开学第一课7.1溶解与乳化反思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李珊

写在前面的话:

想要实现高质量日更真的不太简单,我每天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时间就是独处,如果有人,我就塞上耳机,屏蔽干扰,但是周围环境依然不能太过嘈杂。所以每天如果写作只能选择深夜10点后,凌晨4-6点。前天4点45分早起写作1小时,第二天白天就觉得头有点晕晕的,可能觉睡得太少了。今天下午本没有课,但是作业批改、完成办公室任务(做月绩效、代课绩效、打印材料、分发等等)就已经历经3个半小时。打开网页,准备完成写作已是下午5点40(家里小宝还在等我。。)

所以,如果我有时间能静静坐下来,思考,写作,我就觉得今天的自己还蛮幸运的。目前写作时长将近1小时,争取像美仁们20分钟内完成。

进入正文:

开学第一天,孩子们的状态、老师们的状态都是懵懵懂懂的,所以我不太想马上进入知识新授。

1.回顾一检,分析得失

具体做法:

分析一检成绩,表扬进退步(与上学期最后一次校内考试相比)(目的:让孩子们觉得我很重视他们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关注他们的进退步,也希望他们也能关注自己的进退步)

分析估分差距(目的:中考未知填报志愿,估分准确很重要,后期拿到答题卡,师生一起分析差距原因。)

对前20%同学,化学未达到80分的,提出期望;对化学单科成绩未达到总分位次的同学,提出希望,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2.公布麻吉星最新反馈器名单,规范使用

具体做法:

重新对班级名单进行调整,每1-10号为一组,选出4位小组长和2位专员,负责每次课前反馈器的发放。提出希望:希望未来每一节课都可以使用反馈器,因为课堂需要你们的参与,当遇到较难知识点时,希望可以通过真实反馈,获取数据,辅助教学。正如每次的考试位次,数据分析,因为真实参与和全心全意的投入,数据才变得有价值。

3.总览目录,明确本学期目标

具体做法:

我让孩子们打开课本目录,一起朗读了课本目录标题,并让他们预测每一章学习什么内容,在中考中可能以什么形式或题型考察?比如:第七章溶液,考察计算为主;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有涉及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在推断题中设计难题;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考察常识,可以以选择题形式,占20分左右。

目的:我想让孩子们通过朗读目录,知道接下来的4个月,具体要学习什么内容。我看到当我们一起朗读后,分析可能考察的内容和题型时,孩子们的眼睛变亮了,他们好像一下子对远方,有了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对中考,二检不再茫然。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上,效果确实不错。

4.进入新课:7.1溶解与乳化

反思1:为了活跃气氛,我主动将实验机会交给了学生,邀请了4位同学(先请主动举手),分别做了如图1的课堂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要自己取药品,所以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倒液体,标签未向着手心;振荡不知道到底怎么操作。你能想到振荡液体,孩子们操作的五花八门,台下一片笑声,不过也因为这样,不少同学知道如何振荡液体。


图1:课堂实验

反思2:这一节有很多的概念,所以我基本都是让学生先朗读相关内容再细细分析,朗读方式也有变化:坐着读、站着读交替进行。当学生朗读相关内容后,画出重点句子后,我再分析,似乎有变简单些,所以重要、难懂的概念,要多读、多理解。

反思3:抽象概念,增加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比如悬浊液,固-液混合物,长时间放置,会沉淀,比如泥水混合物。

乳浊液,液-液混合物,长时间放置,会分层,比如油水混合物。(可以预测第一种液体有什么性质?比如不溶于水等)

乳化作用,乳化剂:洗涤剂的学习时,可以分析洗碗加洗洁精目的是为了好清洗碗,再辅助实验,让学生清楚看到油滴变小了,但是一会儿又聚集了,所以乳化作用只是让油滴变小,暂时分散到水中,这种稳定也是暂时性的。类似的,为了把油滴变小,好清洗的,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我发现学生更爱听例子。

溶液是均以稳定的混合物,包括溶质和溶剂,溶剂只能有一种,通常为液体,比如水。溶质可以有多种,固体、气体、液体等。我给的例子是:我要煮一锅美味的汤,我要往水里加盐巴、味精、糖、酱油、老酒、醋,我甚至往里面鼓点氧气。。。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不管我怎么加,最终溶剂都只有一种,水,可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有很多种,固态(盐巴、味精、糖)、液态(酱油、老酒、醋)、气态(氧气)。很多时候的故事、例子都不是我实现准备的,而是我发现学生不好理解,我就自己瞎编故事和例子。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我常常会这么做。就好像给我家宝宝讲故事,我常常能天马行空的编,他听得晶晶有味一般。

反思4:多说,不如做实验:溶解性影响因素: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

如图2所示,我们设计了高锰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食用油中,发现水里可以溶解高锰酸钾,但食用油不能。我还拿着试管绕着教室一圈,边走边振荡,食用油的试管依然无明显现象,拿着实验,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近距离感受。

图2:影响溶解性因素:溶剂性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第一课7.1溶解与乳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