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蒋坤元老师!感谢林建明老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去年,自从认识了愚人林建明老师,通过他的文章认识了枫叶,秀会,落梅,雪梅,赵景兰,暖阳,黄泽桂,小贝壳,等等许多爱好文学的一群文人雅士。

最近又通过他的文章知道了甪直这个古镇,还认识“甪”这个挺滑稽的字(林老师的话),我也以为读“用”。私下问了林老师才知道怎么读。我以为甪直像上海的七宝、外滩;北京的王府井、烟袋斜街。属于上海的某个区或是镇,也是林老师告诉我它属于苏州市。看到他用更多的笔墨提到了蒋老师。

愚人笔下的蒋老师:也是从麦田中间的小道上走出来的,他《童年的渴望》和我差不多,“只要有白米饭,没有菜也吃得下去。”这种渴望比我还好点,我怕吃那水寡寡的粥。一个有着万贯产业却外貌平常的人,他也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家住渭塘,已经出了近四十本书,年前还有四本书待出。

如果说没特别的地方,却有一点,就是他的头超越了身体,不在一条直线上,稍微有点下倾,无昂首挺胸的那种气魄,还有一个标配是永远挎着一只包,走到哪里都一个祥子,挎包的那边肩好像负着重担,与对面的肩膀成了一条斜线。

林老师形象逼真的描述,仿佛我也跟在蒋老师身后,行走在甪直古镇的大街上。我羡慕林老师与蒋老师的零距离。对蒋老师肃然起敬,感觉蒋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大腕,我这等写作小白,只能躲在林老师身后远远的仰视。

虽然我还没有认真拜读蒋老师的书和文。但林老师说好,那就是非常好的书了。

我感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有了这些艳遇。林老师又像一座桥梁,让我与文人大伽天堑变通途,结识了这么多文人墨客。

林老师像蒋老师一样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一边笔耕不断,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提携我,鼓励我,帮我修饰文章,指点迷津。

最近又结缘了美丽漂亮的凤凰小妹,小妹文学功底扎实,虚心学习,是个人见人爱的文学痴迷者。

昨天见林老师文后有蒋老师的留言,我也弱弱的点了一下蒋老师的头像,又忍不住手欠,点了下关注,看他那六千七百多粉丝,二千多关注,心想能成为六千七百之一的粉也是荣幸之至。

今早又见凤凰小妹更文,蒋老师关注了她,小妹激情澎湃的文字,表达了小妹喜悦激动的心情,我好生羡慕小妹。下午和小妹一样,打开,消息处有红点,我依次点开互动消息,评论,赞,关注。哇塞!蒋老师也关注我了,像中大奖了一样,激动之情不逊色范进中举,中了,我中了,终于中大奖了。

谢谢蒋老师,我荣幸成为您2216关注人之中的一员,您像一盏灯,引领我这新人小白在写作的道路上勤耕细作。今天,我知道我的写作水平有限,与您的距离相差甚远,但我一定努力学习,在您的文章中吸取养分,充实自己。

这里也要感谢愚人林建明老师,为我们架构了,通往五湖四海的文学桥梁。

谢谢!蒋老师!谢谢!林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谢蒋坤元老师!感谢林建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