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管理者非 MBA”

MBA这个词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对于我这种学渣来说是有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既然自己想走上教练这条路,对于“管理”这块骨头我明白还是必须得啃的!

由于教练营的要求我拿起这本书,说实话刚看到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抗拒的,因为…太厚啦!…但是呢带着好奇心我还是打开了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亨利-明茨伯格在他的自传中就对MBA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目前的MBA课堂的教学与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要求存在着太多的脱节。而且他发现认同他这一观点的人非常之多。所以他下决心要进行改革,整理出一套真正有用,能落地的体系。因为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不联系实践就没有生命力!别人的经验不可搬用,普遍可用的理论也不多。它将大量的管理技巧(经验),一定程度的艺术(洞察力)和一些科学(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管理教育进行反思重构,把管理教育与管理开发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提出了IMPM模式。

什么是IMPM模式

1.反思,一个关于管理自我的反思心模

IMPM在开始起步时就定下了自己的调子。它的目的是反思:了解它,实践它,体验它。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经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让我想到了陈序老师课上说的觉察。觉察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到更多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从而去做更好的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体会自己是如何思考,行动和管理的;以及自己如何从经验中得到学习,变得更加富有眼光,从而更加“有判断力”!

2.分析 一个关于管理组织的分析心模

有了上面的反思之后我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把组织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以便超越职能性的分解:不同的组织形式,复杂性理论。我们利用反思从而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进而再去反思,这是一个互动的心模。

3.练达 一个关于管理情境的练达心模

练达表示着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管理者需要迈进那些自己世界之外的世界即其他人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世界。按照托马斯-艾略特名句的解释,她们应该进行无止境的探索,以便回到开始的地方,并且第一次了解那个地方,这就是练达心模。

图片发自App

4.合作 一个关于管理人际关系的合作心模

合作的本性,它要么是含蓄的/社会的/非正式的(也就是说隐性的),要么是明确的/理智的/正式的;合作的范围,从个人层次到公司内部,公司之间和国家/社会之间的层次。

图片发自App

5.行动 一个关于管理变革的行动心模

变革的一个障碍侧重于宏观的变革,它带有更多的戏剧性和不连续性,通常是自上而下的,由领导者驾驭并精心策划过的。另一个障碍关注的是微观的变革,尤其是从一个中级管理层的角度来观察,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属于这个层次。相对于侧重于重新构建和广泛战略的宏观障碍而言,冒险和对项目的使用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障碍是关于个人变革,它允许参与者们关注自身的问题,比如她们自己实行变革的风格和他们在行动中的偏见。

图片发自App

准确的说,什么是IMPM?一个项目?一个过程?一个样板?它当然是一个样板。我们对大量的管理教育创新进行开发,测试和集成,将它们全都结合起来。IMPM背后的基本主张是,管理者在他们所处的自然情境中会得到最好的学习。

总结

最后用袁宝华同志的一段话做为对本书的总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这就是企业成长的途径,方向和行动准则。我觉得这个准则,是实现“管理者非MBA”这本书作者的理想---建立真正的商学院的必由之路。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管理者非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