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录︱斗斗飞:一幅农家日常图

诗经·魏风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古往今来的皖北这一方水土,滋养了皖北人良善仁厚的品质。他们在广袤的皖北平原上辛勤劳作,演绎创作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直抒胸臆的民间歌谣。它们或直白简明,或清新淡雅,成为皖北乡村风情的俏丽点缀。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则《斗斗飞》。


斗斗飞,斗斗飞,

两个小虫打一堆;

大的飞走了,

小的上粪堆。

农家院落旁,两个不谙世事的孩童闹着玩儿。你抪拉他一下,他抪拉你一下。不过都是抪拉着玩儿。嘴里呢,还念念有词——

斗斗飞,斗斗飞,

两个小虫打一堆。

这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比成了小虫儿。边抪拉边说道,一会儿咧嘴笑,一会儿作羞恼状——这是用力过大,抪拉疼了。瞬间,又和好如初了。抪拉的动作,继续。所谓打一堆,不过就是扭打在一起。


旧时乡间的小虫儿,多,且杂。有小爬虫,也有带翅膀会飞的小虫。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还有柴草堆子里的小猛虫。它们有的叮人,有的也无害。皖北乡村的孩子,戏耍过程中,喜欢把这些虫儿当成玩儿的对象。这该源于他们好奇的天性。哪怕刚开始有些害怕呢,头回生二回熟,也能当成小把戏。

那两个虫儿,打着打着——

大的飞走了,

小的上粪堆。

是它们觉得无趣,还是另有更好玩的去处?总之,大的飞走了,小的上粪堆。

在这里,出现了农耕场景中的标志物:粪堆。这是从前皖北村庄常见的堆子。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房旁屋后,都有个积攒农家肥的粪堆。多是牲口粪便,还有杂草垃圾。粪堆的边上,是粪池——一个小坷塘,脏水废水倒进去。粪池里的废弃物甩到粪堆上,在夏季,就是俗称的高温堆肥。


每年秋天,小麦播种之前,都要扒开粪堆,运到农田里,上地。在皖北,人称这是小麦的铺肥,也是底肥。底肥上得好,一季小麦才长得好,来年午季才能有个好收成。

从“斗斗飞”的小虫儿,到“小的上粪堆”,展示的是一幅皖北农家日常图。从农家孩童的嬉戏,到粪堆粪池旁虫儿飞舞,这一篇歌谣,由孩子玩耍,到农田耕作的长辈;由静态的粪池粪堆,到倾倒垃圾废物的动作,描摹得淋漓尽致。

而今,农家肥在农业耕作中的作用减退。但对尚存旧时农耕传统记忆的老辈人而言,这一篇简短的歌谣,是否能够擦亮他们沉淀已久的儿时影像底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歌谣录︱斗斗飞:一幅农家日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