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入世、修身、做人

                  ——读梁实秋《读书与做人》有感

图片发自App

         

文学大师王国维曾提过著名的人生三境界,简单概括就是立、守、得。我读完梁实秋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之后,觉得颇有感触。与其相仿之,我认为读书也有三境,曰之:入世、修身、做人。

图片发自App

入世

中华,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经岁月淘沙似的经典名著犹如浩瀚星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亦是小儿启蒙之际,父母多以《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作为启蒙之书。三尺幼儿,张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或许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蕴涵,甚至不识得字,但是父母念得多了就记住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了。

幼时的记忆总是牢固的,幼时读的书也是难忘的,仿佛刻在石头上,保存几十年是不成问题的。我依然记得睡前母亲为我读的故事,中国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外国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简单的文字幻变成一帧帧栩栩如生的画面印在脑海里。随着年龄的渐长,故事里浅显的道理如同海滩里藏着的贝壳,退潮时就一一露出了踪迹。这些道理构成了幼儿最初的是非观。因此,我把读书第一境称为“入世”。

图片发自App


修身

唐代诗人王贞白有诗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时,就如同干涸的大地久旱逢甘霖,并且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他也许坐在书桌前许久不动一下,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随着作者的笔尖遨游云海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感觉,每每读完一本小说,自己仿佛也经历了和主人公一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品尝了人间百味。这种滋味真是畅快!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珍贵之处。

人生苦短,我们只能经历一种人生,但是读书弥补了这一缺憾。梁实秋先生在书中说:“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读书不分贵贱,不论高低,在书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读者。我们从书中品味乐趣,汲取知识,择其善者所用,其不善者改之,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图片发自App


做人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所得的知识、道理,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梁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这谈得便是读书与做人的道理了。

梁先生阅览群书,博古中外,从《论语》、《史记》到《莎士比亚》、《汉英佛学字典》,不拘国界,不拘时间,不拘门派,兼容并蓄。正是这样的读书态度,才造就了梁实秋先生极高的文学造诣和修养。我们也应该如此,对书籍求贤若渴,千万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不得抓耳挠腮。当我们读的书越多,掌握的知识也越多时,你会产生怀疑,怀疑书中的真伪是非。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践行所得来的才真正是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就是读书之最高境界,物化为内,内化于外。我们由书即行,渐渐地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做一个社会栋梁之才。

著名作家冰心评价梁先生是自己男性友人中最像一枝花的,极富有才、情、趣。正是因为梁先生是这样有才气、有情趣的人,才可以写出《读书与做人》这本既朴实而又不失乐趣的书,令人受益匪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三境——入世、修身、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