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物,情真意切

我们先来欣赏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这首情真意切的诗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物象与思想情感的乡愁思绪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达到这种境界。

这种联想的方法就是接近联想式的想象。

接近联想,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它事物。“某一事物"是联想的触发点;“其他事物”是联想的主体和重点。假定“某一事物″为甲,“其他事物″为乙,首先甲乙两事物之间有可接近之处,或情节上接近,或内容上接近,或对象或现象上接近,但他们本来是并不相联的,是互相独立的,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可以将它们联结起来,合到一处,产生新内容、新景象、新意境。运用时,要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他事物″上,使之得到充分的、形象的展示。

这种想象,多由眼前景象、事物,或者现象引发,被想象的内容要受其制约。这是接近联想的关键。在具体的运作时,就出现的形式来说,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点面性的接近联想。

就是以某一个事物或对象为“点″,通过联想罗列而来的其他几个事物或对象为“面″,点面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是接近的。“点″对象主要是一个,“面″上的对象要有多个,至少两个,使想象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例如,冰心有一篇散文《笑》就运用了接近联想式想象的写作方法。文中想象的点是“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扰来,绾在一起",与之接近的三个对象内容构成面,也就是三个可爱的笑容的“神情″:

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一一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台下想一一默默地想。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一一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这笑容又仿佛在哪儿看过似的!″我仍是想一一默默地想。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一一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三个笑容,前者是画上的,中间是五年前的,后者是十年前的。它们本没有联系,但它们又是接近的,有相似之处,于是作者通过想象,而且有这种标志,就自然地将它们“绾″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面″上的内容,以此来揭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在结构上也具有反复呼应的积极意义。

二、灵活性的接近联想。

就是接近联想的两种事物或对象不断地变化,时而是空间的,时而是时间的,时而是情境的,它们运用于文章的若干个段落之中,构成若干接近联想。这种方法,可根据文章的情节和主旨的需要,不断地将近似的内容引进文中,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扩大时空跨度,增加对人事物景另一领域的新认识,以产生较好的想象效果。例如,方纪的散文名篇《挥手之间》,就运用了这种接近联想的方法。文章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重大事件,以机场人们的送行为主要内容,多处运用了接近联想。它是通过作者的活动和见闻来逐一展示的。作者通过山嘴,看到飞机场,就想起当年“修飞机场″的情景,这是空间方面的接近联想;他看到毛泽东走下飞机,穿着与往日不同,就想起了毛主席在延安人记忆里的穿着情况,这是情境方面接近联想;当毛主席乘坐的飞机飞向天空远去的时候,就想起前方部队八月二十八传达的通知,这是时间方面的接近联想。这些联想,出自不同的段落之中,都是作者主观意识的结果,使散文的时空跨度得到了应有的扩展和延伸,内容充实了,主旨加深。

运用这种想象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接近的两种对象合到一起时,一定要和谐一致,关照恰当,给人以融洽感、贴切感,不能貌合神离,更不能相悖。如看到河水可以想到轮船,想起鱼群,也可以想起白云,想起蓝天,因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还可以想起沙漠,想起高山,因为山水相依,有了水,沙漠就可能变成了绿洲,这些都是接近联想。如果由河水到大象,想到办公室,想到楼房,那就显然不恰当了一一因为它们无论在空间上或者在时间上,都无接近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物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寓情于物,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