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群里的反思(20180324)

      看到一些人,一些事,头脑中常常会有无数的念头一闪而过,满天的星星,这时很快乐——啊,我又有一个想法,对!应该把它记下来:

        看到两个孩子面对面背《福州谣》时,很投入地眼睛对视,按同一节奏,脚步一前一后走动,非常快乐的样子,回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程,就想:语言和节奏旋律是有关系的,低段的班级,学生之间可以依靠共同的律动形成共同的学习场吧。

        看到一个孩子写句子“大树,高高的,就像撑天的柱子。”这样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气势,不由让我想到寇准的诗“只有天在上,更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能够被认真呵护,他是不是也有可以有一番作为呢?问到孩子将来想做什么,他告诉我:“奶奶说让我像村里叔叔一样,每个月能挣不少钱呢!”每个幼芽都会天然的向上生长的力量,但并不是周围的环境都会给他足够的营养。谁能帮助这样的孩子?如何帮助?

        读着《大学》,就想: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精神内守,能静心思考,不受干扰的品质;

        读着《黄帝内经》中的自然无为之道:医生只是在病人经脉不通时,给一个小小的力量推动,以此激发他本来的活力,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想:现在,许多孩子的学习是不是也处在同样的状况之中?他们与几十年前孩子不同的,是消化不良症吧。

        看到群里陈老师的写意画,总想请教一下:画画,是先练基本功,从画好点线面开始,还是让孩子刚开始就去户外写生,让他们直面生活,直面艺术的世界?因为,学习语言也许会有同样的规律吧——先教学生自由随意地写,还先从字词开始,练习说一个个完整的句子,基本功做好之后,再开始真正的习作?

        看到袁老师在教高中,就想请教:他的学生小时候是不是有人多背很多国学经典作为童子功?国学专家说,幼年时背的书即使当时不理解,他将来也会慢慢消化,进行反刍的,有这样的学生吗?是个例还是普遍的?我很困惑,不知道现在该不该让学生背一些《声律启蒙》(部编教材有这样的内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但教材中这样的内容不算太多。是否可以给孩子加一些餐)?不知道该给学生什么样的营养?

……

        可是,可是,我最终还是让许多念头从指间溜走了,因为太懒了,只是停留在想到的阶段,没有去实践,没有深入,与成长群老师的精进相比,真的很惭愧,沈老师的实践能力一直非常之强,坚持每天早5:00起床,晚上健身打卡;袁老师解读学习国学经典;陈老师的书画,王老师的呼啦圈让我好不羡慕,李老师、原老师、路老师也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而我,竟如此散漫,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么,很贪心地什么都想尝试,却又都浅尝则止,一本书总要读很久才能读完,深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群里的反思(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