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论“什么是教育”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版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权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 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传递方式或一种授受活动。他强调了教育者与受教者平等的关系与主体性, 特别是受教育者的自由发展。作为文化传递活动, 教育不是机械地授与, 而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 通过对话使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 是促进受教育者自觉“生成”的一种方式(“教育即生成”) , 所谓生成, 明确地说, 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天赋的潜力, 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他进而又指出:“质言之,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由此可以看出, 雅斯贝尔斯重视的是“人”, 是主体的人。他抨击了现实教育中忽视人(指学生)、压抑人的现象, 呼吁教育改革, 并声称“仅凭金钱人们还是无法达到教育革新的目的, 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真正条件”。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一所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人生来就具有“养正”中的“正义、正气、正道”这些优秀品质,并不是由外界强加给孩子的,我们的教育只是唤醒了孩子们内心原有的,因种种原因而被暂时遗忘的优秀品质,并通过我们教育的精心呵护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并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道理,只不过是将孩子那颗沉睡的善心唤醒而已。

    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传授或接纳多少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和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家长不仅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和宽容的心,不要死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要集中精力去发掘孩子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善端”。蒙以养正,大胆的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努力唤醒、挖掘、发扬孩子的优良品质及时给予鼓励,精心养护,并适时因势利导,最终让孩子在积极、健康、正面的氛围中,将这些“善端”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名富有正义、正气、正道的“君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雅斯贝尔斯论“什么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