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理论基石-缘起性空

司马在三大宗教的共同主张—忍辱功夫一文中作过阐述,认为三大宗教都是相通的,基督教,佛教,道教,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空“字。

宗教的目的是把人类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着眼于人心,也可以说着眼于”救心“。

在讲“空”方面,三大宗教里佛学讲的最透彻,最具体。

我们看到《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先生算是懂得了佛学的真谛,为高僧们取的名字就很有学问。高僧里头有个空字辈,方丈取名空闻,投靠赵敏偷袭张三丰的那个高僧取名空相。

佛学理论庞杂而繁琐,但究其根本,就”缘起性空”四个字,如果你嫌“缘起性空”还是太麻烦,记住一个字:“空”就行。

佛学里最美的一部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司马最喜欢的散文,通篇就是讲“空”。

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紧接着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讲空,讲的最简略,却又最深刻,最富有诗意。《心经》的文学性高于许多文学作品,简洁,优美,句法排列精妙无比。司马非常喜欢《心经》,经常背诵,时时领悟。

如果还不明白“空”,那就拿我们都知道的一句佛偈来讲。

《六祖坛经》里边神秀和慧能的两个偈子,十分有名,即便不学佛的普通人也都知道。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而慧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们的老师弘忍大师认为慧能说出了佛法的真意,于是悄悄把衣钵传授给他,禅宗从此分裂为南北两派。

慧能为什么要说“本来无一物”。

难道菩提树不存在吗?难道明镜台不真实吗?如果按照神秀的佛偈,这些当然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所以佛教所谓的“空”,不是绝对没有,而是另有一番意思。

修行者需要心比金坚、勇猛精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就像打扫房间,每时每刻都要扫,只有这样,才能让房间保持一尘不染的状态。

但慧能偏偏要说那个房间根本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房间当然不可能被弄脏。那么同样道理,一座不存在的豪宅和一位不存在的美女怎么可能让你念念不忘呢?

如果你说豪宅和美女看得见,摸得着,怎么可能不存在?佛教的各宗各派对这个问题做出过各种解释。

最接近本源的解释是说,所谓不存在,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由很多元素通过各种机缘暂时聚合,又迅速消散的产物。

我们可以看一朵云,这朵“云”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给某一团水蒸气取的名字,它在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很多水蒸气的分子因为各种缘故暂时聚拢在一起,这就是佛学所谓的“缘起”。

这些水蒸气分子一边聚、一边散,风稍微大一点就散光了;或者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珠,变成雨水落下来;从来没有一个稳定、实在、能自主的形态,这就是佛学所谓“性空”。

“缘起性空”,这就是佛陀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悟出的那个“道”。佛学的各种理论、戒律、修行方法,都是从“缘起性空”这四个字上生发出来的。

“缘分”这个很通俗的词就是从“缘起性空”这个高大上的佛学概念来的。

你和你喜欢的人能不能修成正果,这不取决于你们的努力,而取决于你们之间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就是说,你对你的爱情,乃至命运,都是不能自主的,一切都是由缘分在替你做主。

如果你和某人有缘,恋爱结婚,生儿育女,这就意味着你们组建了一个家庭。但是,世界上真有“家庭”这样一种东西吗?如果说有,它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吗?它是确切不变的吗?显然都不是。

这就是说,“家庭”是没有“自性”的,仅仅是一些因缘使你和你的配偶聚合在一起。

因缘和聚散永远不停,所以家庭里的人口时增时减,时多时少。

如果只剩下你一个人,“家庭”还存不存在呢?

如果说存在的话,你在未婚的时候不也是一个人吗?

未婚的时候是你一个人,丧偶之后还是你一个人,凭什么前者就不是家庭,后者就是家庭呢?

合理的解释就是:家庭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因为某些因缘而生,却没有自性,不能长存不变,所谓“缘起性空”。

《三国演义》里开篇引用明人杨慎的一首词,词中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就很有佛学意味,说的就是“缘起性空”。

三国英雄在当时都叱咤风云,最后还是被浪花淘尽,成为人们的笑谈而已。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空”,人生就像一场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学的理论基石-缘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