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自己和读的《金瓶梅》

最近总是晚睡,总是想起一些人和事。即使睡着,也是噩梦连连,总不踏实。

生活每天波澜不惊,心态也平和,岁月看似静好,哪怕有涟漪,也总能规劝自己很快平静。

没有上班的日子,陪伴孩子,欣赏春色,充实自己,一切都显得美好而虚幻。毕竟现在的悠闲都是以今后的忙碌为代价的,我很善于居安思危,所以在静下来的时间,比如现在,总是患得患失。

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好多,不再和生活斤斤计较,不再强求不如意的人和事,学会了理解妥协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可能,这就是成长,学会放手,才能找回自己的初心。

很喜欢自己现在这个状态,很真实,慢慢习惯于温柔贤惠,身上的戾气和暴躁褪去了很多。

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反思和进步,在别人的世界中走一遭,随着主人公经历生活的平淡起伏,让人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感悟生活的真谛。

最近认真看的小说是《金瓶梅》,初看时,读不下去,虽然我的文言功底尚可,但是充斥全文市井恶俗的粗话淫语让我极不适应,甚至反感。但是,慢慢的,强迫自己读下去,读到最后,竟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触。在最开始,我总是拿《金瓶梅》的语言文字甚至意境和《红楼梦》做比较,贬《金》而抬《红》。确实,《红》里面一群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每天吟诗作赋,情窦初开朦朦胧胧的感情纯真而凄美;而《金》里的人,不论男女,开口闭口就是“淫妇”,实在粗鄙。可是,读完了,才发现,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穷尽一生奋斗,可能也只活成了《金》里的ABC,而《红》里的你我他,那些我追捧欣赏的纯真美好(当然不一定纯真美好)只存在我们遥不可及的上流社会。我们努力了好久,结果在他们的眼里可能仍然是“刘姥姥”之辈,甚至还不如刘姥姥,因为,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为什么是想象,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能刘姥姥一样有机会参观过“大观园”。

而《金》,描写的人物情节虽然充斥着低俗,却是我们普通人情欲最真实的描写。最开始,讨厌潘金莲,觉得她恶毒,嫉妒心强,可是,她是整本书里最单纯的一个人,单纯的只是追求爱情,也可以说是情欲。她爱武松,可是武松不解风情,不管是迫于叔嫂关系还是其他,武松确实伤了金莲的心;而西门庆呢,金莲为他苦守三个月,只盼能早日与他结为连理,朝夕相伴。可是,西门庆又流连于烟花柳巷,忙着梳笼桂姐,迎娶甁儿,又让只是追求两人长相厮守的金莲伤了心,所以她通过勾搭小厮画童,与姐夫陈敬济调情来疏解心中的郁闷。她的纯和真就在于她只要情,而不在于其他,比如吴月娘,李娇儿所贪的财;她内心的妒火也都是因为情,看到西门庆勾搭家人老婆宋慧莲她忿恨不已,用尽手段迫使慧莲上吊而亡,看到西门庆宠幸李瓶儿也是怀恨在心,设计间接使甁儿母子双双身亡。最终她也命丧于“情”,听到武松要娶她,欣喜不已,甚至忘了她毒杀其亲兄弟之事,在洞房花烛之夜,被所爱之人剜心而亡,惨烈至极!

李甁儿的结局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她的死很多人都归结于金莲的狠毒善妒,因为金莲设计害死了她的孩子官哥,而官哥的死又直接导致了甁儿思儿心切,郁郁寡欢,最后应该是和王熙凤患一样的病血崩而亡。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在甁儿嫁给西门庆之前,她是很有主见,能拿捏进退的人,比如为和西门庆偷情而让花子虚夜夜宿于吴银儿院中,给西门庆出主意爬墙梯定暗号等,甚至可以心狠眼睁睁看着丈夫病亡而不施予援手……但是费尽心机嫁到西门府后,李瓶儿似乎变了一个人,处处对人谦卑忍让,以至于让潘金莲得寸进尺,最后丢了孩子和自己的性命。按道理,她不必如此,她是众妻妾中最有钱最见过世面的,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潘金莲比肩西门庆恩宠的人,她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生了西门庆第一个儿子官哥。她完全可以恃宠而骄碾压金莲,可惜她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为了借甁儿官哥之死而暗示西门庆家衰落而故意为之。都说甁儿是因“孽”而死,确实,在甁儿死之前曾两次梦到花子虚,因为把西门庆当成了医她的药而产生了一段孽缘,最终“医命药”变成了“送命药”。

春梅的经历是最让人意外的,这样一个类似晴雯伶牙俐齿又稍有姿色的丫头最后竟然成了诰命夫人。她的性格和命运在我看来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硬。在西门府时,她虽然和其他几个房里的大丫头一样都被西门庆收用过,却比她们都硬气,一言不合就开骂,生起气来甚至连西门庆和潘金莲都拿她没有办法,只能笑骂一句“贼小肉”就听之任之;后因协助潘金莲偷情陈敬济而被月娘赶出家门转卖,谁知竟意外进了守备府并且母凭“假”子贵而升级做了守备夫人,变成了我们俗话说的一盘“硬菜”,而且她有恩报恩,比如收敛金莲尸骨,帮助陈敬济重振家业等;当然也有仇必报,比如买下孙雪娥做厨娘百般刁难,最后又把她卖到妓院等。这样一个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人我以为她会有个善终,谁知,作者竟安排她和男人交媾时死在男人身上,如果说金莲是因为“情”而亡,那么春梅就是因为“淫”而亡,她没有单纯的说爱上哪个男人,只是为了追求单纯的性欲,比如她看到家人李安魁梧有力,就想勾搭成奸,被李安拒绝后,又勾搭上老仆人儿子周义,最终淫死在周义身上,不过二十九岁,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金瓶梅》在着重笔墨描写“金”“瓶”“梅”这三位女性之外,还勾画出了众多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态,放在现在,芸芸众生的我们或多或少也能从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中找到自身的影子,而这一切,比高雅的《红楼梦》更贴近我们生活,让我们能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正是这份归属和认同很多时候带给了我们精神安慰,在我们垂头丧气穷困潦倒的时候,在生活祸不单行不尽人意的时候,想想书中的人物,或者感慨一下世事皆空,或者找到一丝平衡,而后继续迎接挑战,脚踏实地,努力过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近的自己和读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