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2

杨宁宁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讲师12学员坚持分享909(2022.2.11)本周约练2次,总计186次,读书打卡第275天,讲师班开讲第255天

  《高效陪读》15

    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好处

大家好,我是杨老师。今天我们继续《高效陪读》的第三部分——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好处。

很多家长跟我说,我们家孩子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呢,学的就特别快。可是当他不想学的时候,就拖拉起来没完,做着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走神儿,一点作业他都要拖延很久才能完成。家长们迫切的想知道,怎么才能够让孩子有学习动力,能够主动的想学习。 

如果希望孩子主动的学习,那其实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要让他的学习行为有效果。如果他的一个学习行为能够得到好处,那这个行为就会坚持下去。 如果他的学习行为没有得到好处,得到了坏处,那这个学习行为就不会坚持下去。 

其实不只是人类,动物也是这样。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用鸽子做过一个实验,他专门做了一个箱子,叫斯金纳箱。把饥饿的鸽子放到这个箱子里边。鸽子饿了么,它进来后就到处的乱叨。它叨到了别的地方都没有反应,但是它只要叨到其中的一个按钮,一个食丸就会出来给它吃。鸽子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懂,它吃完这颗食丸后,我就会继续的乱叨。等到下次又叨叨这个按钮的时候,就又有一颗食丸出来给它吃。之后几次呢?这个鸽子就学会了。如果我饿了,那我就直接叨这个按钮,那么就会得到食丸。 

因为叨按钮的行为会有好处,所以呢?鸽子叨按钮的行为就会被强化。鸽子呢?就会自动自发的去叨这个按钮。当我们反过来,如果每次鸽子叨那个按钮之后,什么反应都没有。如果叨按钮本身又没有意义的话。那鸽子要不要叨按钮。这个按钮它肯定不会叨。如果鸽子每次叨了这个按钮,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反而遭到一个电击,那会怎么样?那鸽子就会逃避这个按钮,离这个按钮远远的。这就是一个惩罚。

    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如果一个行为得到好处,那么这个行为便会坚持下来。我们把它叫做强化。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坏的结果,这个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我们把它叫做惩罚。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学习的行为。在孩子每天的学习中,他是得到了强化,让行为坚持下去了呢,还是受到了惩罚,让他想要逃避呢?如果孩子有一次特别快速的完成了作业,完成的时候,这种成就感会让他发现,真好!如果你又把他后面的时间给他来自由安排,那么孩子回家后会立刻写作业。因为完成的时候好快乐。之后自由安排自己自由的时间也很快乐,那孩子就要坚持学习。但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任务很枯燥,让他做的很难受,或者你因为他学习状态不好责骂他,那就相当于学习行为伴随着很多坏的结果,那这个学习行为就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你看孩子每天的行为,哪些行为他做的特别好,能够坚持下来,那一定是这个学习行为中有好处。哪些学习行为,他总是很难坚持,那一定是这个行为没有让他得到好处,甚至还有一些坏处。 

那别说孩子了,其实很多大人也是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才看那么多的书。在挥汗如雨的运动后获得舒畅和快乐,他才能天天想着去健身房。所以,行为主义对学习动机的判断,抽取出一句话来说,就是有好处的行为便会坚持,没有好处的行为没法坚持。

那讲到这里,你就一定会问。那么当孩子走神的时候,我总是骂他,明明这个行为得到了惩罚,是有坏处的。为什么孩子不但不听,还故意留号呢?其实我曾经有一个学员,嗯,他这个孩子就告诉我,我学习的时候呢,妈妈越批评我,我就会做的越慢,因为我很生气。你看他本来就学不进去的时候很难受,妈妈再来指责他,让他在原来的挫败感上又增加了愤怒感。可是孩子不敢去反抗妈妈呀!怎么办?那他就会故意的拖慢速度,故意走神儿,那妈妈又能拿他怎么样呢?所以这个故意溜号的行为有好处呀,可以表达自己的反抗。那么这个时候妈妈要不要跟他死扛?你做的慢,我就更加要批评你,那当然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特别强的情绪调节的能力。当他已经进到坏情绪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积极的调控。你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你用错的慢来对抗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你要跟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特别想好好学习。妈妈一定可以跟你一起想办法,找到办法,看看怎么学会更快更好。如果你故意慢慢写,你妈妈真的没有办法让你快起来。你待会儿想好好学的时候来找我,帮你找好办法。”那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是对抗关系,你对抗的行为是没有用的。那孩子还要不要对抗,那他就不对抗了呗。后面说一句话说:“你想学的时候,我会帮你找办法。”这句话很重要。这就是一个暗示。告诉孩子,过会儿他想学了,而且那个时候妈妈会陪他想办法。那等会儿孩子情绪好了。开始学的时候,妈妈会和他一块儿来找好方法。而且他会发现自己觉得完成作业很快,那这样他的改善情绪,好好学习的行为就有好处的呀。很多下次以后。他就会主动的去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去和家长抵抗,而去找办法让自己快学。 

所以想纠正一个问题行为,家长就要问这个行为让孩子得到了什么好处,让孩子的什么需求得到了满足。看到这个需求后,家长要交给孩子有效的恰当的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 

那么曾经有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五年级是大队长,学习成绩好。各方面呢都很优秀,可是最近的性格变得很倔强,一定要自己决定买东西的事儿,而且还变得很懒。一次他让孩子收拾桌子,说了几次,孩子都不理,最后说晚上再收拾,妈妈就很生气,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孩子和妈妈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这个桌子的问题吗?妈妈是想让孩子通过及时收拾桌子,培养什么品质?孩子这样拖的行为中,他内心的需求是什么?你这样一问就有意思了,你看妈妈想的是孩子很优秀,而且五年级应该更加自控,更能自主的去学习生活。孩子呢?孩子的行为在表达,我不用你管,我要自己管自己,怎么样?两个人真正的目的都是孩子更自主的管理自己。那家长和孩子就不再是不是立刻收拾桌子,这个事情上死扛了,而是要思考,孩子到五年级了,怎么能慢慢的把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交到孩子手里。妈妈要去问孩子,你想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吧?妈妈也觉得要慢慢的让你自己管理自己。刚开始时一下放手,我也会不放心,而且我心里啊会有一个关于规定的界限。比如今天看到你这么晚,还一直没有收拾桌子,我会很着急。这样啊,我们商量商量,怎么让你自己管自己呢。但是我要说明白我的界限在哪里。如果你到了我的界限,那我就会来提醒你,说明妈妈很急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赶快做。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个方法磨合好了,就完全的你要自己管自己了。那这样就行了呀,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孩子内心需求的,孩子能得到好处,他当然心甘情愿的去做,真的哪天没做好也无所谓啊。我们有很长的时间来磨合嘛。 

所以行为主义说,行为有好处才能保持。要想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看到体会到这个行为可以有什么好处,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也要看看这个不良行为对孩子来说有什么好处。满足了孩子什么样的需求?这时我们找到一个恰当的替代型的行为来满足这个好处。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动的学。

那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可以把你和孩子互动的具体细节反馈给你的老师。那么我们会有更多的练习,就会在实践中用的更好。好。感谢您的收听。那不成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