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读书笔记

      越是难熬的时候,人越要体面。体面,来自一个人的谈吐、衣着、学识、教养,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灵。

      一个人一辈子淡定从容,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保持着体面,必然是因为内心的强大。

      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对上海的控制更加森严。日军经常闯入民宅逮捕市民,很多人被抓进宪兵司令部,就再也没有回来。

      杨绛的朋友李健吾被抓,受尽酷刑,折磨得不成人样。杨绛也被日军找上门。通知她去宪兵司令部一趟。当晚全家人都很紧张,钱钟书更是一晚上没睡着,杨绛却镇定如常,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她吃过早饭,穿了身黑衣服,带了本《杜诗镜铨》就出门了。到了宪兵司令部,她坐在会客厅,旁若无人地读起书来。日本人来了之后,见她如此淡定,甚是惊讶,问了她几个问题就让她走了。杨绛回到家,一家人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面对人生的种种遭遇,她说:“可作书读,可当戏看。这份冷眼旁观的豁达,让她熬过了最难的那些年。她在书中回忆说“我虽然游街出丑,我仍然是个有体面的人。”

      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后,杨绛一人独居在三里河,过着隐士的生活,整理丈夫的手稿,完成对家人的承诺。

      96岁时,她出版《走到人生边上》,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她说:“人生实苦,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内心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明白世界是自己的,和别人没有关系。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是命运的波澜,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一个人无论面临人生何种境遇,都能处之泰然,才是真正的体面,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生活难免会有坎坷,一遇到困境就自暴自弃,这样的人谁也看不起。在逆境中保持一份得体和干净,守住尊严和人品,才是个人最大的体面。

      如果身处黑暗,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周国平老师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说: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站在人生边上,她在为一件大事做准备: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也可以看作她一生的写照。希望你我都能像她一样,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霜后,依然能够化化戾气为祥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面.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