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练字与无效练字》从钢笔与毛笔说起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至20世纪初,毛笔书写是绝对的主流书写方式。毛笔的主要特点,是以动物的柔软毛发加以梳理,形成尖锥状笔锋。中国书法的韵味,多是由柔软的笔锋产生的。

而反观西方自古时使用的鹅毛笔,直至美国人发明的储墨钢笔,皆是坚硬质地,多是金属笔锋。西方艺术字体的粗细变化也很丰富,但大都是由金属等质地笔锋整体弯折形成弯头状,从而实现的。

不仅仅书写用笔的巨大差异,执笔方式也是天差地别。中国古人主流书写模式有三种:写较大的字可用悬肘法,即手臂整体悬空,此法灵活性最大,但书写稳定性最低;写较小较精细的字可用枕肘法,即肘部枕与桌案,前臂与手部悬空,此法灵活性弱于悬肘,而稳定性比其提高不少;当我们写类似钢笔字大小的蝇头小楷,或其他极其精细文字时,可选用枕腕法,即手腕枕于桌案上手部悬空,此法灵活性最低,稳定性却最高。

相较中国汉字书写方式的多样性,西方硬笔书写就单调了。执笔方式大家基本都了解,即手掌与小拇指甚至无名指枕与桌案上,靠其他三指与腕部运动,从而画出线条。

我们不难想到,灵活性越低,越难以完成平长线条书写。比如汉字书写的悬肘法,可以写一米见方有余的大字,而枕腕法只能写寸余小字。至于西方执笔,所能书写的平直线条,只能以厘米记了。

重点来了,西方执笔写不了平直线条,却可以以手指运动轴心,轻松书写圆斜线条。这就是西方文字形态的合理解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练字与无效练字》从钢笔与毛笔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