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行的版本中,对论语这一章的解释是: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其实在秦汉以前,德是好行为的的成果和作用。那么这一章所表达的就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孔子的政治思想,而是学问的外用。为政也不再是处理政事,而是处理事务。用好行为的结果来做事,就好像是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守住自己的初心和原则不变,其他人就会环绕周围,虽然有所调整,但是方向不会错,结果不会错。

做事情最怕的其实就是没有结果。这就像谈恋爱一样,恋爱的过程再怎么缠绵悱恻,再怎么曲折动人,最终没有走进婚姻,那么还是会叫人感到非常的遗憾。孔子认为,一个人学问好不好,是要靠行为的结果和作用来检验的。没有好的结果,没有起到正向的作用,那么再好的学问,其实也不过是一句空谈。所以,做人要诚实可靠,这样人们会更加信任你,你能够帮助的人越多,别人也越愿意帮助你;做事踏实有成果,踏实是能够落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成果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做生意就是要赚钱,能赚钱才能养活自己,让和你一起做事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作战就是要战胜,战胜了才有话语权,失败者固然悲壮,没有胜利,再悲壮都是失败,是悲惨的结局;治国要让国家强盛,国家强盛才能让国家利益不被损害,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终归一句话,以结果为导向。用好的结果来呈现自己的学问和道德。

我很喜欢看书。诗词歌赋,子史经集,国内的国外的什么都看。我当时认为,读书可以让我增长见闻,通晓事理。最重要的是,在谈起某个话题的时候,正好我在某本书上看过,把书上的观点拿出来一一列举,看着别人目瞪口呆,一脸艳羡的时候,心里的滋味,那叫一个爽!所以别人给我的评价是,这是个读书人,有学问。于是我就沾沾自喜。有学问就是多读书,多读书就是有学问。于是乎更加多读书,书本上的东西照单全收,完全不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书上讲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对还是错!我读个热闹,读个别人肯定我有学问。转眼年近不惑,快40了还一事无成,依旧整天抱着书本不放,希望从书中读出个黄金屋来,读出个颜如玉来,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极其骨感。当我还是在生活中困难重重的时候,我就开始迷惘了!古人不是说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吗?论语有这么大本事,怎么我读完了,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明白呢?古人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吗?我读的书可是不少了,买书钱花了不少,黄金屋没看到不说,连个黄金瓦片也没看到啊!读书,有用吗?带着深深的疑惑,我有幸遇到了我人生中的导师。老师问我:你读了那么多书到底是为什么呢?你到底想要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你读那么枯燥的书呢?我茫然,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这么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太严肃,也太沉重,沉重到我无法面对,也恰恰是我无法面对的问题,却偏偏一定要面对。我忽略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在生活中困扰着我。它用生活中的困扰时时提醒着我它的存在。而我选择视而不见。过了很久,我开始对这个问题有些感悟的时候,我的老师才和我说,学问不是拿来显摆的,显摆出来的都不是真学问。真学问就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学的那些知识也好,读的那些书也好,都没用。当你知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学的那些东西就成了你的资源,你能够运用它,变成你的经验,你的经验才是有用的。这需要你不断地用,不断的体会。当你有了经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古人的经典就不再是一本死书,而是活的,就活在你的生活当中。再后来,我随着我的师父和老师不断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印证经典。学会用结果为导向去进行思维和指导我的生活。我发现,我的生活开始慢慢变好,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为政以德,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活在学问中。用学问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好,变得更幸福。同时,你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能影响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学习和运用你的学问,这样的学问,比书本上的生动多了,也有用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