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翎羽。最美大鱼共计全年6本精读好书。第一本《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第1周的读书任务是阅读第一章【何谓正念-使之简单】
首先,简单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及其作者。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这本书,可以说是每个正念研习者必读的入门经典书籍之一,语言简洁优美,启发深刻。书名的英文名叫做《wha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everyday life》,有一些版本翻译为:《身在,心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冥想》。不过我更喜欢现在的意译版本:《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有一些禅意在里面。
全书针对现代人忙碌的心理病,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正念。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我们的家庭、社会关系,还有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其次,在更高的层面,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链接,从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
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的,一种是对正念非常好奇的人,一种是已经在练习冥想并希望能在人生中更深刻地实现清醒和顿悟的人。因此,把这本书作为我们课程的第一本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也是一本正念的启蒙之书,深度阅读之后,无论对于正式的正念练习,还是对于生活中的正念,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的作者是乔·卡巴金,没有哪一个学习正念的人不知道卡巴金,就如同没有哪一个学习心理的人不知道弗洛伊德一样。乔• 卡巴金教授是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创始人,美国麻省大学荣誉退休医学教授,麻省大学医学院医学、保健和社会正念中心的创立执行主任,麻省大学医学院减压门诊的创立主任。
接下来,我会分别根据章节再来总结一下咱们这周的读书内容重点。
书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一共分成3个部分,第1个部分讲的是正念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态度;第2部分讲的是正式的练习;第3部分则讲的是正念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以及正念思想的一些延伸。更粗略的概括一下就是:理论-练习-延伸。
一、序言部分:
1、我们很多人都是活在一种迷失之中,所谓的迷失其实就是缺少觉知,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不觉”,比如我们会习惯性的陷入在想法、臆断之中而不知,但想法往往又不等于现实,或者成为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根据惯性机械的反应和做事,又或者沉浸在过去或者对还不曾到来的未来的幻想之中等等。这也是当代人为什么内心缺少幸福感的原因之一。而冥想可以帮助我们从混沌、虚妄的状态转变到开悟、清醒和澄明的状态,也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说的“混沌则暗,清醒则明”。
2、要想脱离混沌无知的状态,达到觉醒的状态,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别人并不能代替我们来唤醒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所谓的“自光明”。冥想练习便是这样的一种自我觉醒的活动,它需要我们去亲自练习,而非他人的点化。
3、冥想不是什么?冥想不是神秘怪诞的宗教仪式,它发展到如今,已经是人人皆可掌握和运用的帮助我们觉醒的途径之一;同时,冥想也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因此,我们无需对冥想充满戒备,也无需对冥想过度神化。虽然冥想尤其是正念冥想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压力情绪管理等,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冥想来解决。
二、第1节:
1、正念是什么?正念是佛教的一种古老修行方式,被认为是佛教禅修的核心,我们在课程里面学习了,它源于八正道或八支圣道,不过至今它已经去宗教化,去宗教化的意思就是以科学的方式检验了正念的作用,并非佛教徒的专属,无论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练习。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只有去宗教化,才能被更多人接受。
2、正念意味着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专注当下。这是当今被学界公认的正念的操作性定义,什么叫做操作性定义?简单说当你的行为符合这样的定义的时候,你就是在正念。
三、第2-3节:
1、正念的修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简单的事情并不代表它容易。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你去做什么,仅仅是停下来坐在那儿觉察呼吸就可以;说它不容易,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所形成的惯性是非常强大的,这些惯性往往不被我们觉察,但是又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
2、正念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和感悟我们生活中许多被我们习惯性忽略和无视的方面。就如同这周让大家做的葡萄干练习,其实就是在训练一颗细微的心,在我们忙碌的时候,驻足停下来,打开五感,正念感受当下周围的所有,你会发现生活之美就在身边。
3、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状态或者说两种模式,一种是行动状态或者思考模式,一种是存在状态或者感受模式。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处于前者,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考过去思考未来,忙忙碌碌奔波不停,总想着做点儿什么,想法和念头占据着大脑。书中的比喻是,就如同深陷在洪流之中,席卷了我们的生活,而正念意味着停下来,坐在思想之河的旁边。当我们坐在河岸,我们就能够以第三只眼去看清楚实相,而不是跳入河中,被洪流冲走。
四、第4-6节:
1、很多人前来学习正念,是抱着一些目的来的,比如想通过正念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自己更加放松,压力更小,不再焦虑等等。
当然,抱着这样的目的并没有错,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这些目的都是坚持正念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副结果,而正念只关乎当下此刻的觉知,这些结果都是将来发生的,如果你在正念的时候,心中在想着——啊,我练习了正念,我就应该心静,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很浮躁?是不是我练习的方式不对?那么可能会越练习越烦躁,最终放弃了正念。
从正念的角度来看,每一刻都是特殊的,每一种心境都是特别的,浮躁也是此刻的心境,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感受它,拥抱它,因为它就是当下。
2、在正念的操作性定义中,有一点叫做“有意识地”,这是正念的要诀所在,因为正念意味着清醒,意味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意味着专注,否则便会容易又陷入不觉不悟的混沌状态。书中说,只需要你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个物件上,哪怕只有短短一会,便是在培养正念。
3、呼吸是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那个物件之一。因为呼吸任何时候都在,它就像锚一样,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借助于呼吸,将游离的心拉回到当下此刻。因此,正念练习中便有一个经典的练习叫做呼吸觉察,只需要观察你的呼吸,感受你的呼吸,清晰地知道你在呼吸就可以,不需要去控制它,让它变得快或者慢,自然发生就好。
五、第7-9节:
1、正念的修习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我们修习修习再修习,是一生的修行。助教有时候并不想用坚持来描述正念,因为这可能带有一种暗示:那就是正念是痛苦的,因为只有痛苦的事情才需要坚持。我更希望正念可以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长久的生活方式,大家是在享受正念,而不是在强求正念。
2、我们在进行正念练习时,并不是为了要追求越来越多的积极或者快乐的体验,正念练习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此刻当下,不是为了提高,成为什么冥想大师达到某种境界,也不是为了强迫自己变得宁静之类,你只需要静静观察不评判,那些深刻的体验自然而然会随之而来。
3、正念不需要我们像梭罗一样,刻意找一个深山老林或者世外桃源这样专门地方来修习,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随时正念,工作累了,在工位上停下来观呼吸几分钟,或者正念的吃一顿饭,这些都是在练习正念。
六、第10-13节:
1、有位同学曾经问我,既然正念强调觉察当下,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时时刻刻都要记得觉察当下呢?这样难道不会很累吗?在书中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每天抽点时间进行正式练习,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思考了,也不意味着你就不可以奔忙或做事了,它意味着你很可能更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你曾驻足停顿过、观察过、倾听过、了解过。
2、冥想并不是消除或者屏蔽问题的一种手段,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问题以及我们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学会与问题共处,接纳它们的存在。比如当我们焦虑时,冥想并不是要压制焦虑,不让自己焦虑,那样反而会更加焦虑,而是承认和接纳焦虑的存在,与焦虑共处。
3、除开某些特定的人群,比如精神分裂症人群,不建议练习冥想,其他任何人都可以练习冥想。练习冥想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状态或者感受,如果你没有达到某种境界或者没有产生某种特殊的感受,也不代表你就不具备冥想的能力。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说他不能练习冥想时,并非不能,而可能是无法抽出时间来练习冥想,又或者是短期的冥想练习并没有满足他们的预期。
最后,分享一些本书的金句:
1、混沌则暗,觉醒则明。
2、下刻虚空,此刻即是。
3、我们的生命只在一个又一个当下中展开,如果这些当下中有许多时刻我们都没有全身心参与,那么很可能我们不仅会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而且会意识不到自身成长和蜕变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4、你无法遏制波浪,但是你可以学会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