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桥市长》

读完了托马斯·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心中还是颇有感触的。

刚读时觉得情节和雨果的《悲惨世界》有点像:都有一个年轻时犯过错而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市长的人。可后来的情节远比我想象得曲折——这就体现了哈代的过人之处了吧。

21岁的打草工亨查徳带着妻子苏珊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在外谋生,经过一家粥铺,因为醉酒而将妻子卖给了一名水手纽森,酒醒后追悔莫及,遍寻妻女不得,发誓未来21年内滴酒不沾。

大约20年后,苏珊带着女儿伊丽莎白·简来到卡斯特桥投奔亨查徳,这时的亨查徳已经成了有钱的市长。但他的生意遇到了麻烦,一个叫唐纳·伐尔弗雷的年轻人写了一张纸条给市长,提出了解决办法,市长后来找到唐纳,非常欣赏他,极力将他留下帮忙,两人关系非常好,在唐纳的帮助下,亨查徳生意越做越好。但随着唐纳在市里的声名远播,亨查徳越来越嫉妒,终于将唐纳辞去,视之为敌。在两人的竞争中,亨查徳最终惨败。其间,亨查徳再娶了苏珊,并因以为伊丽莎白是自己的女儿而疼爱有加。

苏珊死后,亨查徳告诉伊丽莎白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伊丽莎白接受了他而尽一个女儿的责任时,他却发现了苏珊留下的信,知道伊丽莎白并非自己的女儿,而是苏珊和纽森的孩子。他的女儿早已夭折。受到打击的亨查徳没有告诉伊丽莎白,却对她日益严酷以至冷漠。善良的伊丽莎白后来搬去和露西塔住。露西塔曾委身亨查徳,一再要求亨查徳娶她,因为苏珊的突然出现,亨查徳未能履行诺言。露西塔现在继承了姑母的遗产,成了一个美艳的高贵女人,她得知苏珊死去,便来卡斯特桥找亨查徳,谁知,一个晚上唐纳来找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不在,他与露西塔一见倾心,最终结婚。

当亨查徳一无所有时,唐纳成了市长,成了最有钱的人,这种反差更引起了亨查徳的不满。他几次想报复,但又因良心谴责而放弃。一次,他让约甫把露西塔以前的信件全部归还,而约甫却在一个小酒店里把信读了出来,并鼓动大伙进行“讽刺游行”。就在游行那晚,露西塔深受打击,一病不起,最后死去(死时怀着孩子)。亨查徳发现了伊丽莎白的真诚、善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她身上,生怕失去她。

一天,纽森突然出现,来寻找自己的女儿,亨查徳骗他说伊丽莎白死了。从此,他每天既担心又希望纽森再来,饱受良心谴责和失去女儿之间的矛盾折磨。过了两年,纽森再次回来,而亨查徳在伊丽莎白知道真相前选择了远走。后来伊丽莎白知道了自己就是纽森的女儿,而且亨查徳欺骗了父亲和自己,因此痛恨亨查徳。亨查徳在伊丽莎白和唐纳结婚当晚回来看她,发现纽森取代了自己,而伊丽莎白对自己也只有责备,便悲哀地离开了。他最后孤独地死去。


这个故事充斥着淡淡的忧伤,一波三折。亨查徳的人生沉浮不定。与其说他的命运与资本主义取代小农经济的社会大背景有关,不如说是他个人的性格特质决定的。我认为亨查徳是一个塑造得非常丰满、真实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他是一个倔强而善良的人。年轻的他因一时冲动而卖了妻子,为此戒酒半生,忏悔一生。又因一股子拼劲儿逐渐发达并成为市长。他欣赏唐纳的才能,却又因嫉妒而视之为敌人并几次伺机报复,而又总在最关键的时刻良心顿悟。他怕失去伊丽莎白,不自觉地撒了谎,又因此孤独至死。他丰富的人生悲伤而令人思索良久······

露西塔也是个悲剧形象。她年轻时委身于亨查徳使自己坏了名声。后来终于遇到了唐纳这样优秀的男人,两人又真心相爱。她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又有什么错呢?而世人却把她的过去当做罪过,用“游行”的方式将她的一切都毁掉。她,香消玉殒了,留给我们的是沉重的思考。

唐纳和伊丽莎白的最终结合似乎过于简单和仓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品的不足之处。不过,善良、朴实、纯洁的伊丽莎白那么无辜地经历了许多磨难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还是令人欣慰的。

书中有几处给我感触颇深:

第40章:当唐纳不再相信亨查徳,毅然远去时,“至少,对这个懊悔的罪人来说,就是升入天堂也没有什么快乐。他是一个火爆脾气的人,在贫困中失去了自尊,也就是失去了最后的精神依托,像约甫一样,甚至比约甫还不遗余力地诅咒自己。他在感情上产生阴影之后,就是这种状态。”

第41章:亨查徳在河边看到“讽刺游行”时人们做的他的假人漂在水面上。“水流中心形成的漩涡把这个人体向前推进,一直到了他的眼下。这时他感到毛骨悚然,看出了那个人形是他自己······是另一个真实的他,像死人一样在十闸门的洞口漂浮着。”

第44章:人生似乎就是在绕圈,亨查徳带着忏悔回到了当年卖掉妻子的地方,一切过去似在眼前。其实,当人走完了生命的一圈,回首往事,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了,生命中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值得留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斯特桥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