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征战四方,敌手如云,刺杀他的行动一直都有,有些行刺的故事历经千年依旧还依然广为流传,历史记载的曾经刺杀秦始皇的有三位,两人被杀,一人逃脱,这个人最后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一去不复返的荆轲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韩、赵、魏等诸侯国相继被灭,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虎狼之师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决定做最后一搏,希望通过刺杀秦王嬴政,引发秦国内乱从而延缓燕国的灭亡进程。燕国豪侠田光给太子丹推荐了正在燕国游历的卫人荆轲,为了让荆轲给自己卖命,太子丹使出了浑身解数,对荆轲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
好吃好喝后,荆轲与太子丹摊牌了,要了两样东西,一样是樊于期的头,另一样就是督亢一带的地图。后者好办,前者还得荆轲自己去取。燕国打不过秦国,灭个逃犯的能力还是有的,樊於期自杀,成为了刺秦的牺牲品。
人头、地图外加淬毒的匕首,荆轲拿到了想要的筹码,准备动身西去。那一天易水河畔秋风萧瑟,太子丹带着随从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好朋友音乐家高渐离,荆轲和着节拍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悲歌之声,听者无不瞋目,唱完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
荆轲的行刺过程是相当顺利的,如预想的一般,差点就成功了。荆轲都已经拉住了秦王的衣袖,只要一刀捅过去,秦王必死无疑。可是在关键的时候,秦王挥刀割下了自己的袖子,逃离了荆轲的刺杀范围,最终荆轲被乱刀砍死。
在荆轲被杀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为朋友报仇的高渐离
荆轲死了,高渐离得到消息后,为失去这样一位音乐“知己”伤心不已。想当初燕市之上两人常常酒酣合歌,不需要言辞的诉说就已经灵犀相通,有音乐和酒肉相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他想为荆轲报仇,可历史在此被按下了快进键,太子丹死了,燕国最终也被灭了,自己也被通缉,为了完成那最终“大事”,他更名改姓逃到了宋子这个地方隐居起来,给人家当酒保,等待时机。
但出于职业习惯,时间一长,就难免技痒难耐。高渐离给自己的老板漏了一小手,行家就是行家,一时技惊四座。此后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这位音乐大师去家中做客,听这美妙的击筑声,消息自然也被秦始皇听到,同为音乐发烧友的他赦免了高渐离,也想听听这人人叫好地击筑声,为防高渐离刺杀,就把他的眼睛弄瞎,然后再带上来表演。
高渐离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做着准备,在筑里灌好了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准备砸死秦始皇。
宴会上,秦始皇命高渐离在一旁击筑,高渐离装作若无其事,一边击打乐器,一边听声判位,等大家听入迷时,高渐离突然起身,猛下杀手,可惜的是,又被秦始皇躲过,他的结果跟荆柯一样,被赶过来的卫兵们乱戈刺死。
从此之后,秦始皇“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可“诸侯之人”却始终不放过刺杀秦始皇。
博浪沙刺秦的张良
张良就是这样的“诸侯之人”,他原韩国宰相之子。他的祖父张开地,做过韩国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宰相。他父亲张平,做过韩国釐王、悼惠王的宰相。生于如此豪奢之家的张良,如无意外也能当上相国高官,延续家族的辉煌。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这下张良的国没了,爵位没了,位子也没了,国仇家恨,岂能甘心。张良虽生富贵之家,却未成纨绔子弟,胆识谋略远超常人。他散尽家财,到处寻找武艺高强之士,目的只有一个刺秦报仇。
张良最终在淮阳遇到了仓海君,经他推荐结识了一位擅使铁捶的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准备刺秦。
公元前218年,六国早已灭,四海宾服多时,秦始皇开始了第三次巡游,当车队来到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南边的博浪沙后。在此地埋伏的张良,命令大力士抛出大铁锤,当场车毁人亡。
可惜,秦始皇不在这台车里面,击中的是副车。张良见一击不中,当机立断马上逃离。秦始皇大怒,令人四处搜捕,“大索十日”却一无所获,最后屠尽博浪沙方圆三里内所有人了结。
失败后的张良,逃至他乡,躲了十年之久,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一样,获得秘籍,练就绝世武功。
这期间张良还真就有奇缘,他从黄石老人那获得了兵书《太公兵法》,于是日夜研习,终成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谋士。
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最终在前210年东巡途中驾崩,可能在之前他早已忘了博浪沙的刺客,但张良始终记得刺秦报仇。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原来的六国“诸侯之人”也纷纷趁机开展复国运动。
张良组织了100余人,投入到刘邦帐下。刘邦与其他各路起义军组成反秦大同盟,最终让秦朝二世而亡。张良在其中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张良作为开国元勋被封为留侯,重现了家族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