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 罪恶的枷锁

悬念始终萦绕着全片,不得不说,剧情虽然稍显拖沓也丝毫不影响其沉稳的叙事,仿佛一切的发展都是顺其自然,应运而生,而悬念的营造也无不满载着惊喜。

故事简述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父亲女儿的失踪,引发了一系列衍生的事件,主要围绕心智受损、只有十岁左右智商的嫌疑犯,负责此案件的警方侦探,父亲的邻居,以及弱智嫌疑犯的婶婶展开。

人物关系并不错综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的转变以及故事情节的走向。

人物简介

一个急于拯救自己孩子的父亲

因警方缓慢的办事态度与心底压抑积蓄已久的爆发,会做出任何异于平常的事,而本片将这种心理塑造的恰到好处,由紧迫到一触即发到彻底失控,由挣脱底线到想尽各种方法去达成目的,他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囚于自身。

一个表达有限,智商又不高的男子

成为了这位父亲最大的怀疑对象与发泄目标,影片总是带给我们一种他究竟是不是凶手的错觉,他囚于生活。

一位办案从未失手的警探

同事的信任与自身心理的负担,令他从冷静的办事到逐渐失态,他囚于环境。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反观生活,其实也如此,谁都会被外在或内在所束缚,这是不可辩驳的现实。

凡事都有界限,当这个界限被打破,谁也无法预测会失控到什么程度。

个人思考

全片最大的疑点在于嫌疑犯是否真的心智有缺陷,还是另有隐情,而他无意间的话语与做法也在不断地扰乱一个人的思考,影片其实表明了一个观点,人生来是有罪的,因此必得遭受苦难,这在台词中也有出现。

当善良与罪恶只有一念之隔,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捅破这一层纸,选择罪恶,因为到头来,人都是利己的生物,而这在故事里得到了最真实的回答。

试图去拯救,就意味着必须去伤害

关乎善恶的辨别,正邪的思量,其实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这个故事将人性善恶间的中间部分做了深刻地剖析,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向善的,或许是由于社会的伪善,人性的欲望,以及自私的本性。

影片的基调一直是压抑沉重的,也许子女失窃在生活中鲜有发生,但也真实存在,这足以将一个正常的人推向深渊。

因为情感是一个人活着的根本,被剥夺的情感,能致使一个生命从光明堕入黑暗,从被害者转为施暴者。

或许正是缺乏了对这类现象的关注,才导致了日益增生的罪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囚徒》| 罪恶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