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对事不对人。
表达的意思是事归事,感情归感情。做事的时候绝不参杂私人感情在里面。是为了让人专心做事,全部心思及精力都放在事情上,保证事情办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办事效果。
因此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说法,一直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也被人们奉为信条。这种认可的背后,是居于全部核心都聚焦于做事上。
然而这种全面的聚焦于某事上面的时候,会不会遮蔽或是忽略掉,更有价值东西呢?
如果一直信奉对事不对人,所有的目光便只会关注在事情的成败上。工作和生活中,事情很多,一会这样事,一会哪样事,所有的事都不是指向同一方向,同一目标。纵然解决了也不会产生积累,最后定不会达到相当的高度。
解决的事只是暂时,问题也只是暂时的。如果只用做事的成败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可行,是否成功,未免显得片面。
三百六十行,不可能行行擅长。如果只用对事的态度,哪些在不擅长的领域的人做的事,一定是低能。但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又会显得智慧超群。
因此我以为,应该先对人,再对事才是最佳策略。
一个人在工作中,之所以焦虑和痛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太关注事,而不是关注人。
对事不对人只是针对某一问题而言。如果眼里只有事,就只会关注得失成败。对长期的个人成长来来说,它也许是无用的。
企业领导,希望员工对事不对人,认真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达到每一件事带来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最大化吗?
阿里的领导对张小龙,就是相反的做法,不是对事不对人,而是对人不对事。才成就了今天十几亿用的微信帝国。如果领导只让他做好自己工作人份内的事,不让其单独带领团队做微信。会有今天这样大的成就吗?
对事不对人,会让人眼光会窄,忽略掉人更大的潜力。事成功,高兴,失败焦虑,整天纠结于事情的成败上。就没有更大的眼光与格局去思考事情之外更重要的东西。
作为企业领导人,如果对人不对事。一件事结束,首先考虑的角度,就是它成就了谁,锻炼了谁,改变了谁,暴露了谁,要为谁提供什么资源,让他去做下一件事,好让他进一步成长。
这时就会发现,事情本身的得失,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而关注的人都得到了巨大的成长,那么这样的企业必定也会快速成长。
如果你眼里只有事,就只会关注得失成败。但是换个角度,只关注人,你的所有立场都是关注人的成长,那你天然就有了长期性的眼光。
在教育学习方面,父母只关注分数,便会忽略孩子的成长极其它方面的优势,如特长,兴趣爱好。
很多歌星,明星,科学家,他们在学习考试方面,一定不是最好的。但如果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看他们的学习,只看考试的分数。那么肯定会扼杀多少明日之星。
不是分数认定一个人。鱼的强项在水里,猴的强项在树上,鸟的强项在天空。如果动物界举行比赛,必须用先对人的方法,将水陆空的动物分类,否则会抹杀掉其它领域的顶尖人才。
如果非得颠倒,哪没有谁行,谁强。分开后才会发现,先对人在对事,才有可能人人有强项,个个是人才。
因此,对事不对人,会有较窄的边界。会让长远利益受到损失,眼光变得短浅。
对事不对人,会让其它领域的人才受到最不公平的待遇,扼杀其它领域的人才。
只有的先对人后对事,关注个人的长处,个人的成长,才会有对的人办对的事,让做事事半功倍。
所以,先对人不对事,再到对事不对人,才会人尽其用,物超所值。同时个人成长,企业也就成长,这才是长期性的眼光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