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比如清晨还看得见遥远的一轮月亮,比如迎面的风里有明确的阴天的味道,又比如光影一绺一绺从树叶的间隙漏了下来。平淡的时间里有关生命遐想的一个个瞬间。“活着”这件事的真实存在感,我想也一定是在其中慢慢累积的吧。

      生活的喜悦隐藏在这样的日常中,也许不需要锣鼓与舞步的庆典,只看见些细小的生命的痕迹,这样的喜悦便足享用了。

     

    “我们准备深深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

      忽然有彗星的出现

      狂风乍起”

      冯至的诗行是隐晦的种子,使我洞察平静。前些日子离开家有一个月的日子,起初窗前枇杷树的果实还不甚丰满,枫叶的青色仍旧有些青葱的影子,正午时连树的影子里都透着一半儿青。等到一个月后再回到这里,只觉得暗香浮动,继而嗅到如酒酿一般醉醺醺的气味。抬头才看见一片荫绿里冒出星星点点的黄色,圆润的几小瓣簇拥着蕊拼成一小朵——桂花确实是开了。在过往的某个日子,竟不自觉有些惊喜。忽而想到“不期而遇”这样的词语,在平淡和平静中所有的偶尔相逢,总是犹故人归,陌生而又熟悉的波澜,使生活有了些清味。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而有关花的开放,不过数十日,却有今昔之感,其中亦有此真意罢。

      如今凛冬将至,或红或绿已俱损了,却换得另些清味。冬日的树木投影在墙上,除过正午后影子也不浓烈,像是浮在上头一样,但又像用水在墙上描出的枝干,快蒸发似的稀薄,一股尘埃的味道。阳光强些的时候,影子便愈清晰了、通透了。背过去日光在地上摊开来,树荫浓些的,浑然就是一池水,踩上去,总觉得要陷进去,靠抬头看见的摇曳的树叶里疏疏落落的光影,才能获取一些真实感。光会从树叶里漏出来,一束一束的光里看的见漂浮的灰尘,飘出光线以外就变成了空气的颜色,郁达夫《故都的秋》里头写:“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就是如此薄凉而有些温度的。。

      所谓兰因絮果,美好的事物会如柳絮般消散,可兰因终有絮果,这大概是这世上最平淡的规律了。之所以第一眼的感觉是遗憾,也许我们都对永恒寄托有期待,忘记了平淡的本质。兰因絮果,无论是日光下的影子,还是开放的花,是电光火石般的东西。可正因为知道消逝的宿命,才能从平淡中乍起的狂风里,攫取些或喜悦的种子,滋养自己正在活着的灵魂。宿命论不是可怕的东西,理解平淡的喜悦时,看到草在结他的籽,风在摇他的叶,我们站着扶着门扇,不说话,已十分美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确实不错了,像归有光先生写的: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确实是姗姗可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