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幸福的勇气》花5分钟懂得这些道理后,幸福就会自己找上门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容易,但是心和心的沟通却越来越难。为什么科技发展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更淡漠了呢?小时候在夏天能吃到一根1毛钱的冰棍都会溢出满满的幸福,现在吃着一根几十块的哈根达斯却体会不到当初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了呢?

当看到《幸福的勇气》这本书时,就在想:谁不想获得幸福呢?但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应该怎么才能获得幸福呢?你知道吗?

针对幸福这个课题许多心理学家都有过讨论,其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在心理学界享有盛誉,但是与他们两个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却鲜为人知,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幸福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属于阿德勒的忠实粉丝,一直都在致力于研究阿德勒的思想。他们写的这本《幸福的勇气》正是以阿德勒思想为核心,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幸福?

这本书没有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人人都能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人生的各种问题。从心理层面剖析了如何获得幸福,涉及教育论、工作论、个人价值论以及人生论,定义出了“尊重”“爱”“认同”“自立”等多个重大的人生主题。

一、 尊重

所谓尊重,就是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他本人独特个性的能力。我们应该尊重彼此,帮助对方成长和发展自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因为尊重会传染,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即使对于年幼的孩子也应该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这时孩子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认可、被平等对待、被“尊重”的个体,而不是仅仅被当成一个孩子。

如果你处在一个没有尊重的环境中,那么肯定不能顺畅地交流,这样就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有研究表明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群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所以我们要尊重生活中的所有人,不仅包括父母、朋友,也包括孩子,甚至是陌生人。

二、 认同

所谓认同,是没有尽头的,被认同是因为自己从他人那里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喜悦。

但是喜悦源自外部,认同是让他人决定“我”的价值,这种价值评判我们自己不可控,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本色,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即使自己不特别,不优秀,也接受自己的平凡,因为普通也是一种个性,并不可耻。

三、

爱,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事。因为“爱”,主语已经由我变成了我们

我们为什么会想要结婚?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因为自己觉得和这个人在一起生活会获得幸福,所以我们就会和他结婚。

事实确实是这样子的,回想我当初选择和另一半结婚的时候,就是觉得和他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现实也证实了这个想法,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摒弃了我你单个个体,在婚姻中不自觉慢慢融化成了我们,所以幸福感比较强。

这本书读起来脑袋有点痛,因为阿德勒思想违背常理,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反直觉的,初读这些思想并不容易让人接受,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又很有几分道理。其中阿德勒关于对教育的远见卓识,很值得教师工作者和父母亲去拜读。

现如今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免有部分家长只要成绩不顾孩子的心理健康,因而促成了“问题儿童”的产生。

阿德勒说“问题儿童”的5个阶段:

① “称赞的要求”阶段

② “引起关注”阶段

③ [ “权力争斗”阶段

④ “复仇”阶段

⑤ ”证明无能”阶段

问题儿童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这5个问题阶段的严重程度是逐级上升的,其实这些问题儿童在最初的心里动机无非是想要 “获得表扬”、“引起关注”, 来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在班级取得特权地位。

应该怎样帮助问题儿童呢?

要尊重、信赖学生。通过实际方式告诉他们:你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

对学生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因为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在无形中都会带来竞争,有竞争就会带来嫉妒、自卑。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其实学生不缺理智,他们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在心中早有判断,大人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做决定时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即可,让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

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在于教人自立。家长和老师不应该树立权威,应该尊重孩子、不批评不表扬、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只有这样做父母和教育者才能帮助孩子自立。


影响幸福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合著的这本《幸福的勇气》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他通过拆解生活中与幸福体验有关的几大主题从侧面讲述了对于幸福的理解: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请你鼓足勇气根据书中的幸福生活的“指南”,一步一步践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幸福的勇气》花5分钟懂得这些道理后,幸福就会自己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