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张骞。当然,稍稍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张骞,出使河西走廊的节度使,他那些丰功伟绩,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非常详尽,我自不必多说。
而且我关心的也不是这些,而是张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只言片语,可是我不满这些。当年汉武帝刘彻为什么选择名不见经传的张骞,他原本是个什么样的官位?派他出使河西走廊之前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如果没有河西走廊,他的一生是否也会名垂千古?我原来对张骞的了解只是教科书上的那幅画像,现在想要现在想要让他在我脑海有血有肉的鲜活起来,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骞,陕西西城固人,孝廉侍从官,朝廷行政事务见习官。那个时候的他答应出使西域,是否仅仅为了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只可惜我是女生,我永远无法想象如果仅仅是建功立业这个信念便可以让他九死一生,永不放弃?
那么,除此,还有什么其他理由让他如此勇敢?我和张骞隔了两千年的时光,我无法触摸到他的世界。
当张骞和他的使团离开长安一千公里之遥,来到戈壁和荒漠,他一定预知到了前方有着比自然条件更为恶劣一万倍的彪悍匈奴。果然他在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被俘了,军臣单于得知了张骞要去月氏部落,张骞的处境异常凶险,你想张骞随便找个去月氏拜访他二姨妈这样的烂借口,肯定是糊弄不了军臣单于的。军臣单于一定异常清楚,张骞使团的出使目的,找到月氏,两面夹击,干掉他们匈奴,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君臣单于还不杀掉张骞,要不就是过于仁慈,要不就是脑子进了水,但这两个理由明显都站不住脚。
因为事实上,军臣单于应该是个极其残忍的家伙,他杀掉月氏部落的首领,甚至把他的头颅做成了酒器,每当想到他的这种行径,都让我的心不寒而栗,而且当时匈奴文化一派繁荣,即使君臣单于脑子进水,他的那些部下也肯定不是吃素的,肯定都是脑子清醒的,他们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张骞就把这件不可能的事情硬生生的变为了可能,官方分析说匈奴希望从张骞口中得到更多关于汉朝的情报,但这个理由,似乎说服不了我。
我坚信一定是张骞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众人。虽然我并不晓得张骞的个人魅力是什么?但我坚信他一定是这样一个男人,当你遇到他,面对他,对他产生的便永远是钦佩与好感,永远与他惺惺相惜。军臣单于,一定是对他有了这样的感情,因为他两次抓到张骞,不但没有杀他,竟然还主动为张骞介绍了个匈奴妻子。
张骞的这个异族妻子应该是他个人人生当中最大的亮色,虽然于整个人类发展史而言,他的出使西域人尽皆知,是个丰功伟绩,可是对于他个人而言,便是拥有他这个善良的异族妻子,虽然各类典藏都未曾记载关于这个匈奴女子的只言片语,但是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正是这个女子给予他的最深切的爱,使张骞的生活有了最明亮的色彩,以致在那漠漠黄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张骞也能坚守内心,并能坚定的从未放弃的走下去。我相信伟大的爱情的力量。想像一下张骞与那异族姑娘的爱情,应该不是张骞选择了爱情,他应该没有想到会娶一个异族女子为妻。是爱情选择了他,虽然这个匈奴姑娘是军臣单于介绍给他的,有一点强行分派的意味,可是他的这个异族妻子应该是深爱他的。当然,这样一个男子,又有哪个女人会不爱呢?
这个善良的匈奴女子是多么的幸运,遇到这样一个坚毅的男子。而且我想这样的男子他一定有一颗大心脏。具有即使在枯井中,也能让枯井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来的能力,所以即使身处绝境,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近距离地观察匈奴的军事装备与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为后来西汉进攻匈奴收集了第一手精准资料。(窥一斑而观全豹我一直怀疑西汉的文化异常繁荣发达,因为我总朦朦胧胧的感觉,张骞的这些优秀品质应该不只是个例,应该在那个时期的许多人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只不过张骞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更全面、更具体、更出类拔萃。)这个善良的匈奴姑娘,默默的爱着他,支持着他。我坚信,九年的时间,姑娘给予他的温暖是他生命珍贵的情感,因为当他从大月氏返回,再次被军臣单于俘虏时,他的妻子仍然找到他。陪伴在他左右,以至后来与他一起,东归中原长安。
再说一下堂邑父,他本是个匈奴人,我深深叹服张骞的个人魅力,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堂邑父,因为他这个匈奴人一定清楚张骞出使的目的,灭掉匈奴,也就是他自己的部族,那么他却在整个行程中始终陪在张骞左右。张骞出使本来带着一个使团,可是归来却只有堂邑父与张骞的匈奴妻子,两个都是匈奴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张骞的气度与胸怀,堂邑父,出生入死的追随,足以证明一切。
我原来总以为徐霞客是中国旅行第一人,其实现在看来徐霞客跟张骞相比可能还是不够瞧,因为张骞此行比徐霞客更艰辛万倍。
张骞在被匈奴扣留了九年后找到机会与随从堂邑父逃了出来,他居然没有急着回长安,而是继续西行,完成使命。九年时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么长的时间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可是汉武帝刘彻,他终究没有看错人,张谦一路狂奔,找寻那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塔克拉玛干,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两千年前张骞和堂邑父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茫茫沙漠的恶劣气候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滚滚,主要是极度的缺水。直到今天,若没有精良的装备及物质保证,没有任何专业的户外队伍敢轻易涉足这魔鬼一般的地域。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在如何在强大的信念的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找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张骞在这里停留了一年多之久,再三相约大月氏王联合攻击匈奴。可是,比起战争,大月氏王更爱目前的安稳与富足,他已无意东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骞并不仅仅是无望的等待,他深入了解了这里的风俗习惯及动植物,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汗血宝马,而且他还把这些地方的地形绘制上的地图。
公元前一二六年,张骞像穿越时空般地回到了长安,京城为之轰动,张骞将西域诸国丰富物产,奇异的风俗,以及山川地貎,向汉武帝和众大臣做了详尽的汇报,他的讲述让包括汉武帝在内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
当张骞的所见所闻,以及精彩描述,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可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公元前一二三年二月,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张骞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作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千古第一人。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云激荡,今天,这个不平凡的男人依然让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