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难忘的采摘记忆

《芣苢》是女子采集车前子时的劳作短歌。

采采芣(fú)苢(yǐ)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 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 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 薄言襭(xié)之

芣苢:即车前子,叶子可食用,果实可入药。

薄言:语首助词。或以薄为急迫之意。

有之:采得,或解为多、丰富。

掇:俯身拾取。捋: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袺:用手捏着衣襟兜东西。襭:将衣襟下摆掖于腰带,兜东西。

      关于这首诗中采芣苢即车前草的用意,有认为治病的;有认为帮助怀孕的;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有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这里的“野人”是指村野的穷人,他认为当时的穷人即以此为食物。春天采车前子的嫩苗,煮成汤菜,味道十分鲜美,至今农村仍有人食用这种野菜。

    本诗的重章叠句很有特点,全诗十二句,只嵌进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来变换语义,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单调的重叠,却写出了采摘的动作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这首诗的评价,胡适说:《芣苢》诗没有多深的意思,是一首民歌,描写一群女子,当着光天丽日之下,在旷野中采芣苢,一边采,一边唱。

      闻一多说: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原始女性的呼声,如果你真懂了原始女性。

      程俊英认为《周南·芣苢》再现了活泼愉快、健康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们三五成群地在平原旷野上,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地采取芣苢。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精确地适应着采取芣苢劳动的节奏和韵律的。

      再读这首诗,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两幅小时候的采摘画面:

    春天,一到周末我和邻居的小伙伴就相约到树林里采细细的茅草芽——一种可以剥开吃的食物,吃起来嫩嫩的带着甜味。在那时零食匮乏的农村,小伙伴们能吃上茅草芽就无比满足,我们选取饱满笔直的剥开,一边享受着舌尖上的美味,一边在内心感谢这大自然赐予的甘美汁液。后来才知道茅草芽在《诗经》中指的是“荑”,“白荑”是茅草芽的果实。

    而一到暑假,和小伙伴们就相约到村东边的树林里采半枝莲——一种泡茶喝的清热解暑的草药。刚开始总是不能区分,等熟悉练了就采得又快又多了。在树林带环绕的绿毯样的草坪里,我们几个女孩蹲下来耐心的寻找。每找到一处就冲伙伴大声的叫嚷,采完一处像玩游戏一样跃到下一个地方接着找。那时候好像没有烦恼,有使不完的劲头和精力,每次都是等到家人来叫我们回去吃饭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后来我们还尝试把半枝莲移栽回家,种在花盆里,竟然养活了,这让我们开心了好久。

      这些采摘记忆虽已过去二十多年了,但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历历在目。在我的心里,还为童年的采摘记忆留着一个角落。可惜现在的孩子再也没有如我们那时采摘的兴致和乐趣了,他们被手机、电视和电脑诱惑,已经远离自然多时了。什么时候有机会一定带上儿子重回故乡,再去采摘茅草芽,采摘半枝莲,告诉他我们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芣苢》——难忘的采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