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溪柄有棵九头相接的大榕树, 你知道这里边的故事吗

福安新闻网(郑美珊)榕头村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东南角,是南宋著名忠义之士,福安“三贤”之一郑虎臣的故乡。

一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威严凛肃的郑虎臣塑像。腿蹲马步,双手按剑入地,怒视前方,游人似乎能感受到他心中燃烧的熊熊烈火。塑像旁是株世所罕见的九头相接的古榕树,树冠如盖,轮囷盘虬。树影摇动,更显得塑像栩栩如生。站在塑像面前,我们仿佛跟随郑虎臣穿越回700多年的南宋年间的漳州木棉庵,依稀可闻郑公大义凛然的断喝: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

据族谱记载,郑虎臣始祖源为显赫唐代的翔鸾郑氏衍派。至五代时期,王潮兄弟为了号召起义,聚集军众,故而光州固始豪门士族郑元海被挟持随军前行,入闽后授予玉融令(即福清县令)。至宋重和元年(1118年),郑元海裔孙郑开岳,由福州迁入长溪西北乡的柏柱洋南山村。宋德祐元年(1276年)郑虎臣诛杀奸臣贾似道后,遭贾余党疯狂报复,最后遇害狱中。九族遭受株连,后人避难他方。郑虎臣被害的第二年(宋景炎二年),郑虎臣平反昭雪,被赐国公御葬。至郑虎臣曾孙郑葑、郑蔹时,他们欲迁回故土。兄弟俩回到柏柱洋,计划选择新址。他们选中离南山不远处的一块风水宝地。此处山坳绿草萋萋,榕树环绕。前有双髻奇峰,后有飞山丹凤,金龟锦鲤居其左,凤翔狮峰协其右。笔架青峰,祥云缭绕。兄弟俩就决定以此地为定居之所。又因此地溪水为茜洋溪的另一源头,就以洋头作为村名。繁衍至今已历三十余世。据说,郑虎臣平反后,官府在棺内置“金头银项”,担心遭遇盗墓,在柏柱洋设三十六座疑冢。后代子孙感怀先祖厚德,就在村中的墓前种下了一株榕树。兴许是英灵神化,这株榕树竟然长成了九头相接的大榕树。在后人的心目中,“九榕树”也就成了郑虎臣的化身。后来洋头村易名榕头村,也源于此榕树。

可后人对郑虎臣诛贾一事,褒贬不同。有人说贾虽然有罪,郑随便杀死他是不应该的,是公报私仇,这与贾的同伙投降派陈宜中的借口无异。贾似道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宋朝皇帝只因裙带关系,袒护他,不予应有的惩罚。郑虎臣为国锄奸,兼报父仇,不指责当权者,却指责郑虎臣岂是公平?然天地自有公道,《凤州纲鉴会纂》指出: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郑虎臣诛之,庶可以伸神人之愤矣。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有诗赞曰:“君王不诛监押诛,父仇国愤一时摅。”其实这些争论都是多余,郑虎臣的平反昭雪,就可以证明朝廷对他义举的肯定。

为了俯瞰村中美景,沿着水泥路向山上走去。一路上,我目不暇接。道路的右前方是中国美术写生基地楼,与左侧的荷池相映,莺啼绿柳,相互叠映。令人称奇的是村中的一口凤凰井,井水澄清,清甜可口,水位终年不退,取之不竭。古井边有个精雕细琢的水槽,形似大浴缸。水槽的纹路会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此井在村中具有神圣的地位。略前几步,可见一栋村中唯一留下的坐南朝北的古宅。此古宅是先人当年按八卦布置建造的。它面朝笔架青峰,满是明朗瑞气。据说古宅里历代出过不少的举人秀才。山腰上,举目远眺,山峦连绵,蓊郁浓绿,柏柱洋三十六村尽揽眼底。四面屏山合抱,植被树林环绕村落。茶园翠绿,青竹依依,果园里香气怡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沿着山路迂回,就可见到二进式郑氏祠堂,也是郑虎臣纪念祠。木制榫卯结构,建于清代,1991年被列为福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廉政教育基地。正门额有赫然醒目的“精忠报国”四字,这四个行楷,浑厚凝重,端庄挺秀。房顶上重檐下有钦赐“敕旨千秋奉祀”匾额一面。大厅正殿,有不少历史名人的题匾书联,其中还有文天祥的对联:“做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此联正气凛然,书法苍劲秀逸,令人刮目相看。每年的正月,是祠堂隆重祭祀的时候。村里设宴请回榕头村在外的乡亲,聚集祠堂,倾听村中德高厚重的老人宣读郑氏家训:效良善可对穹苍,志坚如金石,行洁似冰霜......。告诫子孙个人得失如浮云,“精忠报国”事体大,欺贫弱非醇厚俗,族众当惩戒之。正是有了这种族规制约,榕头人谨记郑虎臣忠义精神。或从政,或耕作,或经商,都能脱颖而出,各领风骚,使1000多人口的村庄无一人因贪腐而罢官,无一人不良失信。

谈起榕头村未来的发展,村书记郑少华神采飞扬,榕头村不仅是闽东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基点村,又是历史文化名村。它优美的原生态环境已成为闽东的“‘延安柏柱洋’红色之旅”旅游不可或缺的景点之一。回乡创业的后生们运用科学方法打造高产高优的生态果园。红美人柑橘、百香果、蜂蜜、茶叶等都是游客尽兴回去时必带的佳品。村委大力鼓励村民利用肥沃土壤,种植香甜的地瓜。收成时,可让游客现场采挖,并可现场制成纯天然的地瓜粉扣,让游客感受亲自制作的乐趣,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夕阳下,那一栋栋整洁的农家院门前,摆满了土产品,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安溪柄有棵九头相接的大榕树, 你知道这里边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