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期,如何活出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苏东坡传》读后

拍照


对于任何人来说,人生的道路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可能有那么一段或者几段至暗时期。

在人生的至暗时期,有的人精神颓废,看破红尘,消极厌世;有的人却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而东山再起。

如何度过人生的至暗时期,不仅关乎个人的事业成败,更关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那么应该如何度过人生的至暗时期呢?

让我们穿越到北宋年间,看苏东坡是如何度过他的人生至暗时期的。

主要成就

在北宋仁宗1057年,苏东坡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其实,苏东坡的考试成绩是第一名,但由于主考官欧阳修看了苏东坡的文章,误以为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嫌疑,欧阳修将本来应当列为第一名的这篇文章,改为了第二名。得到此项荣誉,苏东坡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全国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这为他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考中进士后,苏东坡做的第一官是在陕西凤翔县任判官,负责公文和案件审理。在地方做官3年后,经过考试,他进入了朝廷史馆任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当看到新政给百姓带来的弊端后,苏东坡以一史馆的微小职务,给皇帝上万言书,反对变法,由于当权派的打击,他不得不去杭州当判官。

在杭州做判官,由于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官员,他没能做出什么建设性的事业,直到担任徐州太守,他的行政才华才显露出来。

在徐州任太守期间,面对黄河洪水的围困,苏东坡亲自监督防水工程,并请军队给予协助工作。在经过40多天的紧张战斗之后,终于将黄河洪水击退,使徐州城得到了安全。

为加强徐州城的防洪工程建设,苏东坡上报朝廷拨款后,他领导建造了防水大坝。

52岁时,苏东坡到达杭州任太守,他建立了第一家公立医院,解决了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以及杭州城内运河淤泥问题,建筑了西湖上的长堤。

苏东坡的才华,除了体现在他的政绩上以外,更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上,因为苏东坡首先是一个文学大家。

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高学历的有文化的人儿,他不可能不懂得明哲保身,不可能不懂得趋利避害,但是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就是倍受打击,他也不改自己的性情。

苏东坡作为一个性情中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看到老百姓的疾苦,看到朝廷改革的弊端,他都不能闭口不言,他不是上书皇帝,就是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感受。

由于苏东坡的诗词多是对时事有感而发,由于流传快,加上多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因而当权者总是想法百计地打击他。也正是当权者对他的贬谪,让他过上了流放生活,才使他更容易接近和体验下层百姓生活,从而有感而发,写出的作品受到百姓的喜爱,以致流传千古。如果他的官场生涯总是一帆风顺,他就不可能有机会接近和体验底层百姓的生活,也就不可能写出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苏东坡的政敌本是想打击他,没想到却成就了他,他在被贬官的过程中,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不只是因为他的成就巨大,更主要的是因为,即便是在人生的至暗时期,他仍能保持初心,将别人眼里坎坷的岁月,过成幸福和快乐的时光。这也是我们今天,仍然敬仰和怀念苏东坡的,最为难能可贵之处。

苏东坡作为一代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民的广泛的热爱,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的光辉,至今还在中国历史的文坛上熠熠发光,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这也算是苏东坡的价值所在吧。

从中央到地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便是对于能够写出如此豪迈诗词的大文豪苏东坡来说,人生道路也是一样充满了至暗时期。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财政增加收入,可他的新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最著名的青苗贷款法,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支持农民春天播种,由官方贷款给农民,等到秋收时再将贷款本息收回。但问题是,这种贷款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需求,但当权者不考虑这些,放贷好的官员便受到了奖励,放贷不好的官员受到了惩罚,最后将正常的贷款变成了强迫贷款,致使许多农民在没有力量归还强迫的青苗贷款本息之下,弄得叫苦连天,甚至流离失所。

对于王安石新政策引起的社会弊端,大臣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苏东坡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史馆,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改革政策,并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可苏东坡那时年轻气盛,面对新政策带来的弊端,也忍不住给皇帝上书反对新政。

在中国,监察御史制度由来已久,对国家政策提出异议,这本是御史的职责和权力,可当权者面对御史提出的批评却无法忍受,谁批评新政策,当权者便打击谁,结果,大多数反对新政策的御史官员都被清洗掉了。

大多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官员,贬的贬,辞职的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苏东坡还上书神宗皇帝反对新政策,他能不遭到嫌弃吗?

对于苏东坡及大批官员提出的反对意见,如果王安石能够接受正确的意见,也就没有许多正直的官员遭流放的事情了,令人遗憾的是,王安石听不进不同意见,而且对反对者进行了政治上的打击,使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了政治派别之争。作为一项政策改革,本应该是从实际出发,谁说得对就听谁的,但由于当权者的认识局限,把提意见者当做政治反对者对待了。

苏东坡的政治立场原因,加上他的发现问题,不吐不快的耿直性格,当权者能给他好果子吃吗?

苏东坡官场上受到打击,但他并没有走向堕落,而是随遇而安,走到哪里就与哪里的人们打成一片,当他与人们群众接触深入了以后,他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治愈和平静。

1071年11月,苏东坡携家眷离京到杭州上任通判,由于判官除了审问案件以外,没有多少事情,工作之余,除了写诗有感而发以外,他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广泛接触民间百姓,与各阶层人物交朋友,甚至包括和尚、妓女这类人们,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给了他心灵的滋养,增强了他的智慧。

苏东坡到杭州后,他的弟弟苏子由正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于是便利用各种机会到弟弟家小住,与弟弟一家人共享欢乐。

1074年9月,苏东坡杭州通判三年任期届满后,他便请求调至密州任太守,与弟弟任职的济南不远,可以与弟弟经常见面。

在密州期间,是苏东坡最为难过的时间,这时他的诗作也才刚刚成熟,心中已无愤怒,心境也开始变得平和起来。

其实,不管是什么境地,只要心里想开了,就会放下执念,就会获得快乐,就会享受到人生,心中就会获得宁静,精神就会获得解脱。

在密州,想到不能相见的弟弟,苏东坡写出了著名的中秋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至今仍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从这首词我们不难体会到,苏东坡是在写月亮,也是在写人间,是在宽慰他人,也是在宽慰他自己。

贬官岁月

苏东坡的才华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人们因他的诗文而喜爱他,但他的诗文也为他招来了麻烦,他对当权者的不屑、不满、讥讽,都体现在了他的诗文中,成为他的罪证和把柄。

1079年3月,苏东坡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在给皇帝的到任谢恩奏章中,他对朝中当权派写了几句不满的讽刺的话,结果遭到当权御史们的弹劾,被朝廷投进御史台监狱。因御史台院内柏树上常有乌鸦,所以,御史台又称乌台,此案称乌台诗案。如果按照当权者们的想法,苏东坡肯定没有活命的可能,但由于得到皇帝的保护,在御史台监狱中度过了4个月零20天,苏东坡终得以出狱,被贬往黄州做团练副使。

从御史台监狱释放后,1080年2月初一,苏东坡到达黄州,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由于他在黄州城东一片山坡上劳动,于是便自称“东坡居士”。他自己除了学习种地以外,也自己学习做菜,他发明的东坡肉,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他时常与朋友们在一起饮酒作乐,他在黄州过得快乐而满足。

在黄州,苏东坡开始研究佛经和瑜伽养生术,以此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

苏东坡因为他的诗词佳作,得到了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也因为他的诗词佳作,他得罪了当权者,使他的官场生涯一贬再贬,然而,一个人只要他自己精神不倒,那就谁也无法将他打倒。

当权者们的打击让苏东坡受够了苦难,然而,苏东坡却触底反弹了,磨难让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他的头脑里,愤怒与紧张没有了,而代替之的是温暖与亲切。

在黄州,他的诗词佳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水平,为我们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流传千古的美妙诗词。单单是这一点,就使得苏东坡的人生价值,将他的仇家甩出了十万八千里。

人生从来都是痛苦与幸福相伴而生,在黄州这个充军发配地,苏东坡的精神完全放松和解脱了,他是被朝廷嫌弃的,但他却活得快乐,活得幸福。

从苏东坡的黄州之行,我们不难看出,烦恼永远存在,幸福和快乐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同样是活,高兴也是活,愤怒、烦恼也是活,何不让自己快活地活?

1093年秋天,当政宋神宗母亲去世,苏东坡被外放到定州,第二年四月,他已经57岁了,被罢免定州的官职,贬往广东英州做太守,半路上,他又被贬官了,已没有做太守的资格了,被改派到广东省惠州做建昌军司马,在去的路上,他又被贬官了,到了惠州,他已经没有官职,他成了惠州的一个国民,也是被流放到岭南的第一人。

苏东坡的到来,附近许多地区的官员,给他送来酒肉食物,成为他的朋友。他除了与朋友喝酒聊天以外,他还学会了自己造酒,有时也去钓鱼。虽然自己已经没有权力地位,他仍然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为地方公益事业献计献策。

苏东坡在惠州盖了自己的房子,掘了一眼深井,这使他的两家邻居也很受益,而苏东坡则可以从邻居家赊酒喝,直到他离开惠州后,还不断给酿酒的邻居寄送礼品。

在房南的一块地上,他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枇杷树、等等。可正当他对生活充满了期望之时,他又被贬往海南岛了,那时,海南岛虽然是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但已经是属于中国文化领域之外的地方了。那时,他已经60岁了。虽然岛上生活非常艰苦,但苏东坡的心情是快乐的,他和岛上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实人在一起,他不必小心说话,他无拘无束,本色尽显。他领着一条海南种的大狗,到处游逛,就像现在很酷的养狗人一样。

曾有一老太太问苏东坡:“你过去在朝廷当大官,现在想想,是不是就像是做了一场春梦?”虽然我们不知道苏东坡是如何回答的,但从他以后就叫这位老太太“春梦婆”可知,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其实人生不就像是一场春梦吗?

山不转水转,30年河东,30年河西,没有谁的命运永远是一成不变的。1100年,宋神宗皇后摄政,苏东坡得到赦免,他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居住。第二年6月,苏东坡到达常州,7月28日,苏东坡因病逝世,享年64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苏东坡的死无疑比泰山还重。

纵观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人生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是逆水行舟,总是时而顺利,时而逆行。在人生的至暗时期,只要我们自己不倒下,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打倒。当你走在至暗的路上时,看看苏东坡,苏东坡已然在天上照耀着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至暗时期,如何活出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苏东坡传》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