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觏在《乡思》中写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人们都说,落日的尽头就是天涯,而天涯的远方,就是我们的家。可是,我们再怎么遥望,都看不到“故乡”了。
故乡是什么?就是水源于沙漠的绿洲,就是百花于人间的春天,就是内心于愁思的彼岸。没有故乡,我们将没有了根基,更没有可寄托感情的地方。
在网络上,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年少轻狂时,我们总觉得逃离故乡最好,要到大城市去看一看。而上了年纪后,我们才彻底明白,什么大城市,什么大都市,都比不过那普普通通的故乡。
每一次站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望着路上的行人,望着周边的一切,我才突然感受到,灯光再绚烂,万家灯火再美满,也终究没有一盏灯,会为了我们而亮。
人呐,如果未曾经历,就不会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一间小小的房子,一碗普通的米饭,一张张淳朴而又真诚的笑脸。那,才是我们的家。
可是,有些人,终究是没有“家”的。这才是最为无奈的人间遗憾。
02
父母在,家才在。父母去,家不存。
什么是真正的家庭,什么是真正的家乡?我想,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庭,才是真正的故乡。
想起古人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以前刚看到这番话的时候,我总是觉得,为了孝顺父母而抛弃自己的理想,不去闯荡一番,这不是人生的遗憾吗?
后来,我才想通了,我们不是为了父母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为了留住那一份温暖,需要我们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所有无声的陪伴,都将成为那平凡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没有巨额的财富,虽然没有滔天的权势,但我们却拥有了朴朴素素的人间真爱。
这一份爱,不是肤浅的爱情可以比较的,也不是肤浅的友情可以比拟的,更不是肤浅的过客之情可以相提并论的。它,代表了我们对于父母亲情的人间美满。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会说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呢?
因为我们的先辈早就知道,早年对于父母的忽视,对于家庭的遗忘,终究会让我们后悔莫及。这才是“父母去,家不存”的遗憾。
03
有些人,中年之后,就没有家了。
同乡的张先生,45岁那年依旧在国外谈生意。他为了事业,足足有3年的时间没有回到老家,也没有看望过父母了。
也就在他谈生意的那段时间,他的母亲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老张去世了。
听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后,张先生顿时泣不成声。在他看来,自己那么努力去做生意,去工作,就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可为什么父亲会早早离开了呢?
很遗憾的是,张先生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他回到老家的时候,父亲已经下葬了。这成为了他后半生最大的心结。
如今的张先生已经很少去谈生意了,基本上就陪在家人身边,过着简简单单的小日子。在他看来,钱是赚不完的,而陪伴亲人的时间,只会一直在减少。
时光匆匆,欲望无穷。人老了,父母离开了,亲人也不在了,哪怕我们成为了亿万富翁,那又有何意义呢?
钱财的本质,就是为了让我们过上舒服的小日子,而不该成为阻碍亲人感情的障碍。
人到中年,相信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与其成为有钱有势的孤家寡人,不如好好地陪伴在父母亲人身边。或许,这才是普通人于平凡中的小确幸。
04
家,终究会有远离的那一天。
其实,我们这一生只有两个家。一个家是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原生家庭,而另一个家,则是我们自己创建的小家庭。
这两个家庭,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烟消云散。
为什么我们会有乡愁,会感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因为所有人都远去了,就只剩下我们自己,那才是“冰冷”的世界。
在杨绛先生91岁那年,她在《我们仨》中写道:“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父母离开了,孩子不在了,爱人也离去了,留给这个老人的,是无穷无尽的孤寂。而那一份小小的乡愁,那一份小小的家庭温暖,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雨当中。
当我们仍旧拥有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地珍惜那些爱我们的人,也要好好地珍惜那段陪伴在一起的日子。
当我们仍旧活得幸福时,我们就不要有太多的贪欲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这才是做人最为明智的做法。
把最好的那一刻,都保存在记忆当中。哪怕尘封已久,也都历久弥新。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