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1:你让孩子承担的是逻辑后果,还是惩罚?

“你确定要这样做?你想清楚后果没有?”

当父母这样跟孩子说时,他们口中的“后果”,往往就是惩罚。

面壁、罚站、罚跪、剥夺看电视的权限、取消零用钱,等等等等。

所谓的“后果”,只是换了个马甲的“惩罚”,以彰显父母所谓的“民主”。


“后果”这个词,被误用。

那到底什么是后果?

正面管教把后果,分为了”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一个第三方的介入(家长、老师或其他孩子)。


那看看下面这些后果,

上课讲小话,被老师点名并告知家长,回家要面壁;

和小伙伴闹矛盾打架了,回家要罚跪;

在墙上画画,就没收一周的零用钱。

这些,算不算逻辑后果?还是家长的变相惩罚?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为了确保家长能区分逻辑后果和惩罚,正面管教给出了“逻辑后果的四个R”做为甄别。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

2、尊重。

3、合理。

4、预告告知。

如果遗漏了任何一个,都不能被称为逻辑后果。


1相关,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

上课讲小话,被老师点名并告知家长,回家要面壁。

“面壁的后果,和“上课讲小话”的行为之间,没有相关性。

和小伙伴闹矛盾打架了,回家要罚跪。

“罚跪”的后果,和“闹矛盾打架”的行为之间,没有相关性。

在墙上画画,就没收一周的零用钱。

“没收零用钱”的后果,和“画画”的行为之间,没有相关性。


到底何为相关?

在墙上画画,就自己把墙壁清洗干净。

“清洗墙壁”的后果,就和“墙上画画”的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

和小伙伴闹矛盾打架了,就给小伙伴写谅解信。

“写谅解信”的后果,就和“闹矛盾打架”的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



2、尊重。

”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

有的家长觉得,做错事情,或者违反约定,就不配得到尊重。

如果你哪天上班迟到了,

老板当着所有员工,对你一顿羞辱,“不求上进,懒鬼,蛀虫”等等,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并美其名曰,是为了帮你更好地吸取教训。

又或者,

关心你的感受,和蔼地询问情况并给你鼓励。当然,该扣的差勤,还是会按制度办事。

你觉得哪种情况更能让你吸取教训,更能助你产生内在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什么同样的情况,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就坚持认定责难、羞辱,更能有助孩子吸取教训。



3、合理

“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比如,

孩子在墙上画画,就要孩子把墙壁清洗干净。

把自己画的墙面清洗干净,是合理的。但如果要求把所有墙面清理干净,包括以前其他人污损的墙面,则超出了合理范围。

就好比你开车,不小心把别人车门刮花了,结果对方要求你把整车翻新,想想你是什么感受?



4、预先告知

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者你将会做什么)。



逻辑后使用注意点:


当我们约定了逻辑后果时,父母就要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体会这个逻辑后果的发生。


比如,

我们约定要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到了约定的时间没有写完作业,就要和善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很抱歉,我们要遵守这个约定,暂时不能出去玩了。“

如果我们担心孩子因为不能出去玩,而失望或者大哭大闹;又或者我们自己想要出去,担心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在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就不停的唠叨他,“你快点写,专注点,不要老是玩橡皮,你知不知道不写作业就不能出去玩。”

那么,这就不是一个逻辑后果了,孩子没有真正的为后果负起责任来,同时还受到了批评和指责。


他也不能体会这个逻辑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因为家长在一直在帮他,一直在试图影响他,让他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行事,而不是让他自己体会后果。


当发生权力之争或报复时,家长和孩子都处于情绪之中,此时双方都不适合使用逻辑后果,只能在大家情绪平稳之后再去探讨。

自暴自弃的孩子,缺乏的是技能,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后果。让他去体验后果,不会做的事还是不会做。

4种错误目的的不良行为,只有需求过度关注,适合逻辑后果。

当然,也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代替逻辑后果,家长不止一种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1:你让孩子承担的是逻辑后果,还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