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的误区

在假期里,各种兴趣班报名火爆。钢琴、舞蹈、书画、围棋……各种兴趣班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孩子整个假期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关于孩子的兴趣和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家长们也是困惑多多…但是,孩子真的喜欢吗?

现在好多孩子至少拥有两三项才傍身,孩子不上兴趣班是不是就没有竞争力?

9岁孩子现在喜欢弹钢琴,据说最佳启蒙期是5岁,起步晚了行不行?

上了一段时间的兴趣班,孩子打起了退堂鼓,该不该逼孩子继续坚持?

看不出孩子有啥兴趣天赋,只好啥都上,可是上多了太累,孩子会不会抑郁呢?

说起这些问题疑虑,给孩子报了兴趣班的妈妈们真是“未语先流心酸泪”啊!

所以本期课程,我们会通过案例去看看在很多家庭因孩子兴趣班产生的矛盾,再去认识兴趣班和孩子兴趣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几点实战方法,回到生活中尝试实践,改善我们的困惑。

【案例·你遇到的挑战】

我们来看看来自大源妈妈的经历。

刚出电梯,来到停车场,背着书包的大源嚎啕大哭,“我不想去学钢琴了,上午才刚练的乒乓球,好不容易放个假,还学这学那的,我要回家睡觉……”大源妈妈立刻气不打一处来说,钢琴不是你吆喝着要学的吗,琴也买了,老师也找好了,这才上了几次课你就开始整幺蛾子,你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不行,你今天不管怎样都得去!”最终,拗不过妈妈的核桃,哭着去学钢琴了。

中午吃饭时,妈妈告诉大源,“跆拳道课老师这两天发高烧,我帮你调成书法课了,吃完饭先休息会儿,等二点的时候咱们去学书法。”大源不高兴地抗议,“调我的课你凭啥不问问我再调,我今天不想写书法。”妈妈憋着火气劝大源:“前阵子忙期末考试,你都好久没练书法了,假期不得抓紧机会好好练啊。你以前不是对书法挺感兴趣的吗?”大源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气呼呼地说:“你花我半年零花钱买的衣服,穿了一次就扔那儿了,凭啥要求我不能半道去喜欢别的啊?

妈妈被大源噎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么,兴趣班到底对孩子是怎样的存在呢?应该如何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报兴趣班?孩子没兴趣了还应该坚持吗?

【认识兴趣班和孩子兴趣的关系】

我们先来厘清兴趣班和孩子兴趣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关系:家长迫于社会压力,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大众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阶层固化”等论调恐慌让社会形成对孩子高度施压的风气。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它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第二层关系:面对孩子的兴趣,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关键是,在:“父母的期望和孩了的意愿之间的博弈”中,我们作为家长,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给予他们主动选择兴趣的权利,和为人父母能给到的足够支持。

或许孩子不能一下子就选到适合自已的兴趣,但在你的引导下,他们会对自己了解的越来越多,会逐渐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之所以孩子会觉得上“兴趣班”无聊,抗拒不开心,有束缚感压迫感,完全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

兴趣班不是不能上,而是要选孩子感兴趣的,而不是家长“感兴趣”的!那么如何挖掘孩子的兴趣呢?

【帮助孩子坚持他的兴趣】

还有很多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他们的问题是往往“兴趣”太多,变化太快。今天喜欢积木,明天喜欢跳舞,后天喜欢画画,但并不长久就不喜欢。这就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怎样帮助孩子坚持一项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求新知的动力,我认为应该给孩子多体验、多尝试的机会,看看他对什么新奇的学习感兴趣。不过,只对新奇的东西敏感,产生想学习的想法,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付出行动,不明白就不放弃。这需要一定的毅力,这是需要你的支持。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再去那个兴趣班了”,你不要着急,也不用强迫,首先帮助孩子找到症结在哪里,帮他整理头绪——这样做,也是教他一种思维方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处理。

你先问问孩子,“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有时候孩子回答不上来,你就要调用平时观察到的细节,是哪一次上课回来就消沉了,是哪一项作业总是完不成,还是上哪个老师的课总是不乐意,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问题。

孩子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某个老师的上课风格,或是在班里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或是觉得任务太难受到挫折,都有可能产生回避的想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支持孩子坚持下去,是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你还要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因为如果孩子学习有内在动机,他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做这件事,他对学习的热爱就不会消失。

内在动机是怎么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就是答案。他们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这三样得到满足,内在动机就提高了。

归属感,也叫关系需求,指人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在意别人,也希望受到别人在意,体验到来自其他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感受到你的爱、尊重和接纳。要是孩子学一样东西,学得好,你就又夸又奖励,学得不好,你就嫌弃责骂,那么他对这种兴趣班肯定提不起兴趣。

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感到这件事可以由自己决定。选择兴趣班之前,就跟孩子讨论。但是,给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并不是说由着孩子,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有可以选择决定的感觉。

做到这三点才能把自驱力的种子,种进热情的保护区。

最后想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鼓励孩子做好自己兴趣(班)的加减法。

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做兴趣(班)的加减法

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适合你的角色,是“配合和支持”而不应该是“主导和掌控”。将孩子视为有独立决策能力的个体,把主导权给孩子之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会自发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兴趣,孩子愿意去为自己的兴趣进行思考和调整,并践行自己的承诺。

真正的兴趣,不是上兴趣班才能发展的兴趣,而是无论外界怎样、不管遇到怎样的阻力、不管回报有多少,都阻挡不了你的热爱做这件事。那种做某件事的满足感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去做的念想,才是最宝贵的兴趣所在。

无论上不上兴趣班,无论培养什么兴趣,当你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给予他们选择兴趣的权利,和为人父母能给到的足够的支持,就不会让兴趣被兴趣班绑架。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