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她来文艺圈,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她来文艺圈

文/乔己

之前看过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微爱》,但并不了解原来这是由同名书改编的。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顾小沙写的这本《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书中的内容和电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文字有留白,在字里行间每个人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情绪。

作者的文笔很平实,但又痞气十足,就像是对面坐着一个普通朋友,于嬉笑怒骂间讲述一个属于他的故事。言语轻松搞笑,故事沉重难过,作为和他对坐的读者,不知道是要笑笑捧场,还是适时地低头掩藏心里的悲伤。

小西是个漂亮的车模,但其实她的梦想是做顶级的服装设计师,但是现实并不允许,所以她只好做车模曲线救国。能否成功且另说,但好过从一开始就没有梦想。

小西做车模是为了能养活自己,很多时候梦想在生存面前无足轻重,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谈梦想是锦上添花,如果生存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谈梦想就是不切实际。

阿呆,阿瓜和小沙是梦想三人组,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做一部真正自己的电影,阿呆做导演,小沙做编剧,阿瓜做制片人兼主演。但讽刺的是他们唯一拿的出手的作品是策划了一场“有剧情”婚礼,将一段不那么美好的感情编成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小青是阿瓜从内蒙带来了一个姑娘,她想离开家乡,想到北京打拼,想做演员。阿瓜说他之所以带小青来北京,是因为她的初衷是做演员,不是做明星。想做明星的演员何其之多,但真正成名的却只有几个,不是有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的

小青长得漂亮,在演员的道路上走的不错,但还是没有避开潜规则的套路。阿瓜为了爱情,拿刀恐吓约小青的人。但小青为了前途,最终却离开了阿瓜。

文中有一段写道:小西说要是自己做了设计师赚了大钱,就投资小沙的剧本,让他做导演,冲击奥斯卡。作者的笔触很淡,就像是闲谈般说着彼此的心愿。但看到这里还是很难过,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小西最真实的想法,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想法。似乎每个人都揣着这样那样的梦,但是梦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很宽的鸿沟,有些事即使拼尽全力,也不过无疾而终。

小沙是编剧,一直希望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扬名立万,但现实的是编剧圈不是会写就可以的。好不容易接到了投资,但是投资方不满意之前的剧本,要重新植入广告,小沙费尽心思改了百八十遍的剧本,最后人家却不要了。小沙由于一直以来的精神紧绷,陷入抑郁,要去看精神科。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小沙在排队挂号,这时有个号贩子来问他“专家号,500要吗?”,小沙觉得自己已经够可怜了,就砍价用250块买到了专家号。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涌上了浓浓的悲伤,很多时候我们高谈梦想,但却总是会被现实绊住手脚,没钱一样难到英雄汉。

最后电影开拍了,换掉了小沙的剧本,也换掉了一直为此奔波的阿瓜,可是小青和阿呆套住机会,加入了进去。本来以为他们会共进退的,但没想到作者笔触那么犀利,直接披露了那些在利益面前都会随风消散的誓言。

其实该怨小青他们吗?也许吧,但是大家都知道机会有多么的难得,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在等待那样一个机会,一直以来的坚守,一直以来窒息而无望的等待,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有才华的年轻人很多,但是有机遇的却寥寥无几。既然机会出现了,就没有任何理由视而不见,而小青他们只是认清了这个现实。

作者的口吻轻松戏谑,但笔下的故事又残忍现实。比如阿瓜最终的确花了30万投资完成了一部自己的舞台剧,可是却在演完最后一场后再也没有醒来,那30万其实是他治病的钱。再比如小沙也放弃了自己的编剧梦,回去了家乡开了饺子馆,虽然最终和小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也面对着裸婚的窘境。又比如小青来陪阿瓜呆了几天,但是逝者已矣,很多话只能冲淡在回忆里。

整本书看的很快,笔调也很轻松,但看完后心里却有点沉重。

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人都在奋勇前进,社会不允许我们懒惰,周围的环境不允许我们浑浑噩噩,大量的鸡汤文天天在朋友圈鞭策着,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我怎么怎么做,就可以成为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大家都开始变的很急躁,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快速显现出效果。很多人天天励志,勾勒出很多想去的地方,列出要完成的目标,还要花费大把的时间来品读鸡汤来为自己加油打气。

但事实是,有梦想的人一大把,行动起来的一丁点,最后成功的只有凤毛麟角。最后,梦想只能成为酒醉后的谈资,借着酒劲高喝一句:想当初,我本来是想做……的,可惜,……

但是,生活只在意后半句,只认结果,不问缘由。

就像北京,孕育了许多人的梦想,却也埋藏了许多人的梦想。


我在想,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你就让Ta来文艺圈,因为这里有梦,如果你恨一个人,你也让Ta来文艺圈,因为这里有噩梦。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