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幽韵

      在黄土高原最北边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小城市-神木!我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原但一直没有去过那里,直到2014年我参加工作第一次才去神木;给我的感觉是神奇,一座古老的城市建设在一条东西窄南北长的山谷地带。靠着地下资源让这里的人们生活无忧、发家致富。随着资源不断开发对当地的生态带了一定影响(主要是北边的乡镇受到污染)在南边乡镇的山谷里依然保存着几千年来一直不变的幽静和素美。

      陕北四月的天,算是才刚刚有春夏之交的感觉,早晚要冷一点到了中午气温会高一些;所以这里的山花野草,开花会略迟一些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在这时,山谷里的野花才静悄悄地在你不经意时开放着;如果你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点缀了整个山谷,引来了不少的山雀和蝴蝶。



      就在这里你瞧,它出生于乱石杂草之中从不因为自己的环境差和缺营养而放弃了应有的芬芳。墨绿的叶子与紫色的小花朵相随是多么的贴切呀!嫩绿的叶子配上白色的小花又显得美而不俗,这恐怕画家有再高的技巧都难以表现。随着山风的呼吁它不停地向你挥着手,示意着让你发现它的存在,可你却匆匆离它而去……它们没有具体的名字,但它们为山谷不仅带来了热闹而且更增加了淡淡的清香。


      或许你是太过于匆忙了,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走进树林里来到大树的脚下依然会有无数无名的小花竞相绽放着。阳光,被比它条件好的大树或者身材高的灌木丛吸收走了,给剩留的只是点滴零碎,若有若无的小光点;但它们从未有过怨言,哪怕朝开暮谢都要为属于自己的春天而努力绽放一次!不问世事只为自己曾经的梦。它不因缺少阳光而失去春天、不因无优质的土壤而放弃自己、不因缺雨水而迟迟未开……因为它知道只有把自己的根扎得越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释放出专属自己的幽香。

    除了山坡和山顶上有数不清的野花、山花之外,你别忘了还有山下那股清泉,那滩绿的不能再绿的清水!山脚下的清水是从山沟沟最深处的小突泉带着泥沙顺流而下形成的,无需任何过滤甘甜可口,因为它早已经过了一段属于它自己的长长旅途,净化了自己方便了整个山谷里的生命。


    看看这一滩清水边上的野花,有几分像迎春花的感觉。也随着山谷里的温暖而悠闲自在地开放着。它花瓣多,黄色的花朵与碧绿的泉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花更美、水更清。但不同的是这花枝上有不少的尖刺,大概是怕不听话的人们摘採而长出来的吧,正所谓可观而不可亵玩矣。



    除此之外山坡和山顶上还有几千年的古刹宝寺。随着成、住、坏、空的发展规律曾经辉煌一时之间的山寺,现在已失去当年香火鼎盛,变的沧桑失落;但依然留下了前人的智慧、信仰、执着和那份孜孜不倦的付出……


    “塞北蓬赢”四个大字写于何时?落款没有记载只有“榆阳王”字样,“蓬赢”二字应该是借用道家传说中的三座仙岛“蓬莱、赢洲、方丈”预意此地就如仙岛一般美伦美焕,让人流连忘返。确实如此,站在此地远眺夏日余晖,左右两边山峦起伏,中间屋舍俨然有长河从远处而来,又迂回左右流向他乡……想想曾经辉煌之际,晨钟暮鼓、僧侣结行确实如诗如画,说是塞北蓬赢不亏此名!

    在另外一座山上也有千年古刹,可惜不知毁于何年何月,没有保存下来实在令人惋惜。留下来的只有残垣断壁,但是有部分精美的壁画和石刻艺术依然清晰可见……那不仅仅只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更是那时、那人对一种信仰的表达,是精神文化的寄托。


    一座山一座庙一种艺术成就了这里的一切。古朴的明清建筑-门窗,是木匠用当时简陋的生产工具一锯、一斧、一刀、一凿、一锤采用榫卯结构恰如其分的组合而成!不用一颗铁钉让他屹立于此百年不倒;门上的小木格子设计采用传统的九宫格演变设计而成,达到密而不俗。这种设计主要应用于庙宇建筑之上,略显“九九归一,道法自然”之意,更是对木匠技艺精湛的考验。

    整个山头就是整座寺庙,整座寺庙就是整个山头。里面的所有空间,大大小小的房子都是当时的石匠师傅们一凿一凿雕刻出来,从结构上讲里面纵横交错有点像迷宫一样。大石洞链接着小石洞,小石洞链接着过道,过道又链接着大石洞,环环相扣、洞洞相连。这些都是石匠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挖洞建造而成。除了有辛苦之外我想更为重要的还是那种内在的精神、超人的毅力和对自己信仰的执着。




    更为巧妙的是石匠师傅们除了开凿主体空间之外对顶上石刻艺术的表现也显得淋漓尽致。有神龙、莲花、神鹿、祥云、蝙蝠纹等传统的图案,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神灵的敬畏。里面的塑像早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有塑像下的座台,因为坐台和主体空间是一体的;坐台上雕刻着太阳花,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足足体现了石匠师傅们高超的技艺水平,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里面的壁画更是精美无极,但依然毁于后世的破坏。主体空间石匠师傅们凿好之后由画家们先用红胶泥加麦秆涂抹于石壁上,等晾干之后坚硬无比而且不易脱落(古代大部分寺庙墙壁的壁画都是这种的)然后再用白灰(石灰粉)均匀涂抹一遍再次晾干,最后就可以绘画了。从绘画的题材看是民间的“送子娘娘”为素材展开的。在佛教中是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渡迷津!所以在民间一提到菩萨,大多数人第一想到就是大慈大悲的观音世音菩萨。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基本是以“五色”红、黄、蓝、绿、紫五种色相彩绘而成。对应的是传统思想中的“金、木、水、火、土”古老的哲学。人物的动态表现栩栩如生,一根根线条变化多端,从头到尾没有拼接的痕迹。密而不烦、多而不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美。从细节上看,人物的造型大都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耳垂肩一副天人福相,人物的表情和眼睛(大部分人物眼睛被毁)显得神采奕奕;头发、眉毛、胡须和天马的鬃毛等细节画的出神入化岌岌触手可得。


    陕北山谷里不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更有先人们精美的艺术展示和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执着。在这草长风飞的四月里希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都能够静静地散发着属于它们自己的韵味。岁月静好,流年只属于那山、那人、那水……

(记于辛丑年四月无量山、叠翠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谷里的幽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