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在小学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课外书。因为我的小学是在村子里。一天到晚,学的就是课本,所以最初的阅读都是来自于课本。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其实小学时期我还是看了一点课外书的,就是那个时候的《小学生导刊》。我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的就是《笨狼的故事》,可以说这是我最开始接触的课外阅读。

    上了初中以后,我遇上了对我影响较大的张老师和孙老师。

    张老师是班主任,不苟言笑,但是他家里的书很多。最开始他将他自己从不同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文章减下来,整理粘贴成一本厚厚的杂志。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报纸还可以变成书。张老师家有二十多本这样的报刊杂志书,他把它们放在班级里让我们传阅。从这些杂志里,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学方式和体裁。后来张老师把他学校宿舍里的钥匙给了我们几个班干部,我们可以去他家里借书。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名著。我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世界名著是《巴黎圣母院》那个又矮又丑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心地善良。而那个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却道貌岸然,蛇蝎心肠。让我明白看人不能只看表面,长的丑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而那些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有可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接着是《简爱》、《爱的教育》、《红与黑》这些作品给我打开了文学的另一扇窗。

      同时语文老师孙老师给我最大的确是写周记的习惯和对诗歌的热爱。你会相信整个初中我们的语文课是没有作业的,唯一的作业就是写周记?那时候我们初一时,每周三篇周记;初二每周两篇;初三每周一篇。我就会把自己看到的书和生活中好玩的事记录下来。这个习惯最后一直保持到读大专的第三年。现在家里厚厚一摞的日记本,就是那些年的回忆,也是财富。其次就是孙老师的诗歌教学,让我深深的迷恋上了古诗词。那时候也会自己去写一些诗。初一时还投稿给学校杂志,没想到中稿了,当看到校报上有我的名字时很激动。也在我的内心播下了一粒文学的种子。

      在初中时,在同学的影响下还看了一些大家认为不太好的书,比如玄幻小说和青春小说。青春期的懵懵懂懂和对爱情的期待,都在那段时间里。我在初二时还暗恋班上的男同学,一直到读完大专。那些年心里默默珍藏的一个人,悄悄的关注者他的一切,让自己内心有了很多诗意。那段时间写的日子很多的记录的都是那些暗恋的酸酸甜甜的感觉。现在想想都有些好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这些是大家认为的不太好的文学,但不得不说,它们在我的生活中,给予我的力量却并不少,在我暗自伤心时,在我面对现实生活的不愉快时,是这些小说抚慰了我的心灵,就像是我内心的创可贴,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内心的一个避风港。它们让我安稳的渡过了那个有些叛逆和对爱情懵懂的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我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很多同学到现在都笑我,说我没有青春期,没有叛逆期。其实我的叛逆在玄幻小说中那些主人公身上,我的青春期和爱情的懵懂在那些青春校园小说当中。他们的心路历程带着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心路历程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常人眼中不好的小说,但在我这里我认为她们很好。直到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才明白,这些书只能作为消遣,不能沉迷其中。在偶尔休闲时,或是面对生活困难想逃避是偶尔看看也行。

      初三以后我报考了“小教大专”班,就是对小学教师的定向培养。读五年书要在农村服务五年,期间学费全免,自己出生活费。因为家里原因,自己本身成绩也还不错,最终考上了这个“小教大专班”。去到我们州府读书。在这里我不认识任何人,说实话自己也不是很外向的人,所以除了同寝室的人以外,我很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但是室友也会有自己的事,所以最开始自己是很孤独的。开学不久,因为室友的带领知道了校外的一家书店,从此我便爱上了这里。这家书店很大,有些开封的书是可以在里面阅读的。我到州府读书的第一个学期,几乎所以的周末都在这里渡过。我看完了我此生最爱的《哈利波特》全集以及周边作品。在这期间我也看了很多武侠小说,金庸古龙的也有一些,但大多都是那种网络很火的小说出版的。偶尔也会看看书法字帖之类的。还记得当时做的“坐立不安”的事——就是在管理员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打开新书的书封。因为很想看那本书。书店里有规定,如果被抓到开新书的书封是要买下来的。而那个时候自己生活费也不是很多,但又很想看,就偷偷摸摸的揭书封。现在想想很是愧疚。

      到了第二个学期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有两栋图书馆,是可以办借阅证到图书馆借书的。从此我的周末和课余时间大多是在图书馆或者窝在寝室里看书度过的。《飘》、《深圳脚步》、《沉浮》、《藏地密码》、《黄帝内经》我能记住的书名大概就是这些书了,很多都记不住名字啦!那个时候也没人管,没人指导,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看书。我记得当时南院图书馆有三层楼,一楼的书很杂什么都有,我把一楼我感兴趣的书差不多都看了一遍以后,才去的二楼。二楼的图书馆就是很专业的图书了,是按照国家图书分类去分的,去过几次,之后就没去了。因为里面的书太专业了,看的不是很懂。三楼是杂志期刊,可以坐在里面看书,不能借出。也去过几次。快毕业的时候写论文,找引文的时候去的多一些。

    北院的图书馆因为离我们较远,去过一次,看了里面的书还没南院的多,于是后面也没去了。

    因为图书馆的新书更新很慢,所以最后去的最多的还是学校外的书店。到了冬天就去新华书店。因为在哪里有空调,有座位,可以一坐就是一天。这段时间也是我看书最多的一段时间。但是看的太杂,很多书名都记不住了。

    之后就是毕业参加工作了。我觉得我很幸运,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管理图书馆,而且这个图书馆的由北京桂馨基金会捐赠的,所以当我负责这个工作的时候,不仅仅是自身的阅读。还要开展阅读活动,带领孩子们阅读。因为活动开展的丰富,反馈很好,所以获得了外出学习的机会。从此走上了阅读推广的路。

      之后在桂馨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了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朗读者》《书语者》《如何阅读一本书》《图画书应该这样读》《绘本有什么了不起》《共读绘本的一年》《幸福的种子》《如何打造书香校园》《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书会的75个阅读作战法》……

    因为有这些书提供的营养,我对阅读和如何开展阅读有了新的认识。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进行实践。因为学校图书是桂馨捐赠的,所以有很读的绘本。我也和孩子们阅读了很多的绘本。《犟龟》、《彩虹色的花》、《团圆》、《花婆婆》、《安的种子》、《猜猜我有多爱你》、《烟花》、《小黑鱼》、《我喜欢自己》、《我爸爸》、《我妈妈》、《小房子》、《我有友情要出租》、《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大卫不可以》系列、《我是霸王龙》系列、《胆小鬼威利》系列、《小脚丫跳巴黎》系列……

      自从在南京亲近母语举办的儿童阅读论坛上听到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上的《犟龟》这一课,我不仅仅爱上了“犟龟”这个小家伙,也爱上了绘本。这些年我不仅带自己班上的学生阅读,在我有了自己宝宝的时候,我就开始自己囤绘本。每个月发工资都去当当网上去淘,有时候当当网上打折的时候,就是剁手的时候。所以在我女儿出身的时候,家里的绘本就已经有几十本了。我女儿的绘本阅读从出生就开始了,每天晚上我都会给她读故事。四个月我给她买了布书,给她当玩具,七个月的时候,我给她买了纸板洞洞书。所以当她摸着书,嘴里念念有词时,内心真的很自豪和骄傲。现在我女儿五岁了,家里的绘本有一两百本,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带女儿去图书馆借书。因为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绘本更多,现在女儿能够自己去选择她喜欢的绘本,有时候一本绘本反反复复可以读上一个月。虽然我有点烦,但是看到孩子每次读时眼睛亮亮的时候,和我一起配合共读的时候,内心是很欢喜的。还有时候生活中偶尔会蹦出只有我俩能领会的书中情节故事,这些是只属于我俩的语言。

      学生们的阅读,最开始也是从绘本开始的。我坚持孩子让每个孩子课前分享一本绘本,一个学期我们就能共读四十几本绘本,加上我每周主讲一本,就能达到五十本绘本,而且不重复。票平时自主阅读也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推荐好看的作品,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都到成长。我让孩子们就在语文书上做记录,有些孩子半学期就能完成25万字的阅读(高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140万,按照学期算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这两年和孩子共读的童书有《草房子》《小猪唏哩呼噜》《夏洛的网》《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腰门》《呼兰河传》《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三国演义》《弟子规》《成语接龙》《小鲤鱼跃龙门》《孤独的小螃蟹》《爱的教育》等。

      除了和孩子共读,自己也读,只有自己读过以后才能更好的给孩子们推荐,这样才能和孩子们聊的更多。

      梳理一下从2016年至今自己阅读的书籍有文学类:《柳林风声》《汤姆索亚历险记》《偷莎士比亚的贼》《不老泉》《金银岛》《我的妈妈是精灵》《外公是颗樱桃树》《窗边的小豆豆》《奇想国的小豆豆》《一百条裙子》《毛毛》《我们仨》《撒哈拉沙漠》《追风筝的人》《青鸟书店》《岛上书店》《我的姐姐克拉拉》《她是我姐姐》《纸飞机》《书途同归》《瓦尔登湖》

诗歌类:《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向着明亮那方》《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诗经》看了一部分还没看完。

      哈哈写到这里才发现,我读的儿童文学好少呀!有些真的想不起来了,更多的是为了给孩子推荐才去阅读,说起来有些羞愧。很多时候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有些是大家推荐的,或是在培训时听到大家讨论的一些图书。这两年带高年级才开始关注阅文课本上“我们读书吧”里的整本书阅读。

    教育教学类:《给教师的建议》《不乖教师的正能量》《不做庸师》《我们教室有鬼》《童年的秘密》《夏山学校》《教学勇气》《作文九问》《我这样教数学》《时节之美》。

      这些图书给我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不在是唯分数,而是指向学生素养的培养,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给了课堂的很多可能性,让语文课变得受孩子们喜欢,而不在是死记硬背。

      心理学:《登天之梯》《对话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地板游戏》2017年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试,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拿这个证到时就是想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想去解决留守儿童内心的一些问题。可是考级仅仅是考试,真真的实践却少之又少,在教育教学中还是会遇见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于是就在书中找答案。或许通过这些图书,能够有所收获。比如《登天之梯》这本书,看完以后不仅仅是对作为教师的警醒,更多的是对作为父母的警醒。小时候对孩子的忽略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心理的不健康。也许在我们看来是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可能是很大的影响。

    因为我们县在北京桂馨基金会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教师阅读联盟,我们在联盟内最基础的就是一月一书一心得。这两年坚持下来,至少阅读了20多本书写了20多篇阅读心得,绘本不算。

    真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己还是看了蛮多的书。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应该蛮多的了吧!但我明白这是少的了,我还可以看很多的书。之所以报考儿童阅读指导师,就是想首先提升自己,其次更好的指导孩子们阅读,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最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阅读推广,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感谢本次儿童阅读指导师的学习布置了这次的作业,让我对自己这些年看的书有一个梳理。这些就是之前的阅读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阅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