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甚至于有人坦言:从莎士比亚之后,再也没有新的戏剧了。由此观之,莎士比亚的戏剧影响力已然超出了我们所能囊括的范围,尤其是随着近现代戏剧研究者队伍的不断扩大,莎士比亚的文学价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艺复兴是一场世界性的思想启蒙运动。尽管西欧各国文艺复兴戏剧的历史、发展水平、形式等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却能够囊括文艺复兴在艺术上的所有共通之处。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之鲜明

    许多舞台剧演员的夙愿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演莎剧角色,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这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然而,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着实难以演绎,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哈姆雷特的一丝味道,没有哪个演员能演好哈姆雷特,不过谁也差不到那里去。归根溯源,人物的复杂性。哈姆雷特体现了性格的复杂性,既有着敢于反抗命运的雄心壮志,又有着复仇雪恨的优柔寡断。谈及人物,我们不得不提莎剧人物的丰富性。如果我们纵览莎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国王、王后、公主、大臣、贵族、学者、商人、店主、骑士、巫婆、神怪等。从中世纪宗教剧的盛行,戏剧已经成为宣传愚昧统治的传声筒,大众艺术已经被弃置一旁,没有了被书写的“资本”和赞美的“途径”。莎剧立足大众戏剧,揭露基督教会的黑暗虚伪,将书写的笔触投向下层民众的世俗生活。《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成为了吝啬鬼的代名词,讽刺了资产阶级初期的社会不良风气;《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有了店主、客栈老板娘、路边小酒馆的小掌柜这类的平凡人;甚至《麦克白》中出现的三个女巫,颠覆了传统描写贵族王公的写作格式,使得麦克白具有了类似平常人“迷信”的性格特点。总之,莎剧的人物之丰富、个性之鲜明值得每一位剧作家学习。

二、情节之丰富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提到:戏剧是以情节为主。这里提到的情节,主要是指戏剧的核心:冲突、矛盾。而我谈及的“情节之丰富”不止于此,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剧作结构,二是剧作取材。我们先谈剧作结构。莎士比亚的剧作多采用多线条交叉的复合结构,例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古希腊典范的悲剧作品大都采用“闭锁式”结构,借助悲剧主人公的发现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但是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剧作情节的发展大都是多重社会力量的推动。这可以从《威尼斯商人》得到验证,其故事推动力有三股: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种族信仰偏见、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兄弟情义、巴萨尼奥与鲍西亚的指环之约。莎士比亚的剧作大多取材于古代或者外国的神话、传说,真正出于虚构的作品的屈指可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很少。实际上,他改编这些的过程,乃是一个苦心孤诣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虽然莎翁是个“抄袭怪”,但是经他改编后的作品都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蜕变,原本平平无奇的作品,一下子焕发了青春光彩,增色甚多。情节是戏剧的核心,而取材和结构也成为了莎剧情节丰富的重要一环。

三、风格之悲喜

“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给悲剧和喜剧下的定义,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然而悲、喜剧有绝对的界限吗?莎士比亚将告诉我们悲喜交加才是人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戏剧家明显地区分了悲剧和戏剧的界限。悲剧是崇高的,书写英雄的赞歌;喜剧是低俗的,描绘平常人的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理论家也主张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创作传统,反对悲喜交加,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却无形中反抗了这一点,散发着悲喜混合的颠覆味道。马克思指出:“英国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我们且看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主人公的复仇之路是坎坷而又曲折的人性觉醒之路。他本有机会复仇并全身而退,却坚定选择以正当的手段复仇,哪怕为之付出生命。大仇得报昭示出中国式的圆满,也有着外国性格的悲哀。

四、语言之俗雅

文艺复兴戏剧基本上是诗剧,其中有的是有韵诗体,大部分是无韵诗体。莎士比亚大多采用无韵诗体写成,剧中既有着文雅的语句,又有着粗俗不堪的言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哈姆雷特》中的一番心理斗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 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如此深刻的语言配上“诗体”的格调,更能体现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性。 而剧中也不乏粗俗之语,“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 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莎翁的作品中一改刻板的诗体语言,无韵的诗体、散文化的语言、口语化的趋势,使得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你可能感兴趣的:(例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