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无知更无知的故事

大学毕业15年了,同学有的是白领,有的创业变为老板,有的做上了政府官员,唯独我,帮他们守着母校的校园。多年不见,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咋没啥变化呢?我五味杂陈,是呀,炒股票没胆量,炒房子没资本,抢晋升没官运,能有什么变化呢?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比无知更无知的故事。

回想当初,有人劝我说,在学校里考个博士选择的路会更宽些,我说博士没啥用;有人劝我,跟领导搞好关系听领导的话,对提拔有关键作用,我说为啥要绕着他们转;有人劝我倒腾房子,我说哪来那么多钱付首付?……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的思想越来越狭隘,朋友也越来越少了,路越来越窄了。拆书帮抢到一本书《用事实说话》让我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


有时无知自信的根源并不在于培训不足或缺少信息反馈,而是元认知( metacognitive)的缺失或因无知导致的无知(metaignorance),它被称作邓宁-克鲁格效应( Dunning Kruger effect),这个现象是由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邓宁( DavidDunning )和贾斯汀·克鲁格( Justin Kruger )发现的,它是一种认知偏见,源于人们在某方面缺乏能力但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他们不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而且还误以为他们有能力,并因此感到自信。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影响力,因为这是维持自尊的基础,是保持充足内驱力的前提。试想,某个好事降临你的头上,你说“我能力不行,我没有准备好”,领导能把好事给你吗?你自己都说不行,我为何要勉强自己试一下?可是,凡事都有度,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反倒会变成无知自信。邓宁-克鲁格研究发现,在一个群体中,能力排位在第十个百分位(即他们的成绩仅高于10%的其他人),他们竟然认为自己的能力与排在60 ~70百分位的人相当(即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60%~70%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做事不怎么样的人,总是会向领导要待遇,提条件。看到这个研究结论,我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了,我不正是那个无知自信的人吗?这些年,一无是处,毫无成功可言。你可能也吓出一身冷汗,怀疑自己是否处在无知自信之中。

每一个单位里都有这样无知自信的人。找到他们非常有挑战性,但是如果不找到这些人,他们会惹很大的麻烦。但是,他们是很难对付的人,你想改变他的想法他会抵触,你想让他把事情做好他又做不到,因为他认识不到自己有不足,也坚决不做改变。

在事实面前,无知自信的人会特别吃亏。对于要求严格的公司来说,一句话“不换脑袋就换人”,足以使无知自信的人警醒。

怎么避免陷入无知自信的状态呢?

首先,清晰定位自我。在保持自信、自尊的前提下,不能盲目自大,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其次,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积极参加培训,接受客观的信息反馈,避免落入夜郎自大的境地。

最后,用业绩来证明自我。避免盲目,就是有清晰的标尺来衡量自我。当你有了出众的业绩,自然就是远离无知自信的人,也必然是领导器重的人。

水亦载舟,水亦覆舟。面对自我评价,低一点,伤自己;高一点,伤别人;飘到云彩上,跌得也会最惨。唯有客观的评价,用事实说话,才是最踏实的自我评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无知更无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