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幼儿园模拟拐骗,孩子几乎全部上当——传统说教方式失效,防拐骗教育需从孩子发展角度进行!

—第86讲—

01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本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的绘本——《小心陌生人》。

它是《宝宝的第一套安全绘本》系列丛书中的一册。

这套丛书以一群小恐龙为主角,生动可爱的描绘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安全问题,一册一个主题,共六册。

美丽的草原上,小恐龙和妹妹正在开心的玩耍,一只陌生的大恐龙走了过来。

大恐龙说:你们这算什么啊,我有比这更好玩的!快点跟我走吧!

见到小恐龙和妹妹有点犹豫,大恐龙又说:我还有好多好多的好吃的!

小恐龙和妹妹有点紧张,大恐龙似乎不想轻易放弃,不停的劝说着他们。

感觉到危险迫近的两个小家伙拿起脖子上的哨子大力的吹了起来,大恐龙做贼心虚,撒腿就跑。

 小恐龙和妹妹回到了家,爸爸妈妈正好有事要出门,又剩下了兄妹两个。

没想到,爸爸妈妈刚走,就有人来敲门,他说自己是爸爸妈妈的朋友,还带了一堆诱人的好吃的。

小恐龙看到外面不是爸爸妈妈,大声的警告外面的人要报警。

结果对方又很快的溜走了。

 可爱的恐龙妹妹在沙滩玩耍的时候,一个奇怪的恐龙叔叔走了过来,他一边夸奖妹妹可爱,一边想要抱抱妹妹。

还好妹妹记得爸爸妈妈的警告,大声的斥责陌生叔叔不要过来,小朋友们见状也一起大喊起来:快点走开!

怪叔叔在小朋友们的齐声呐喊中灰溜溜的走掉了。

 02

以往做文案的时候,我都会在百度上搜索一些素材,图片。

但是最近,百度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多图片都无法打开,常常一打开就是一个链接和一张图片。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工作的状态并没有注意链接的内容,后来才发现那些都是走失孩子的信息,而且很多孩子都是最近刚刚走失的,不由得心里一紧。

在发现这个内容之后,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会特意的留意一下,结果看到很多孩子的信息一直出现在那个界面,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就这样消失无踪了。

真的不敢想象,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更不敢想象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该是多么的痛苦。

 那么,儿童被拐卖在我们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

曾有传言说中国一年有20万儿童被拐卖,对此公安部曾经做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年失踪率大约千万分之二,是一个相当小概率的事件。

然而,一旦被拐卖,孩子的命运就难以估摸——

国内最大的民间寻子网站“宝贝回家”,成立至今已有 12 年,然而12年间通过该网站找到亲人的孩子仅有5.7%;

即使被找到了,并不意味着孩子度过了难关。

 今年11月8日,河北邯郸磁县警方在冀南新区辛庄营乡解救了一名被拐儿童。

即使是一张模糊的图片也可以看到小女孩胖乎乎的小脸,眉清目秀。

虽然孩子已经被解救,但是由于一直未找到孩子的父母,现在孩子处于无抚养人的状态。

买家曾经申请继续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于情于理皆不可容,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孩子的成长又不能没有抚养者,不仅仅是需要一个抚养者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更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紧密的感情链接,关乎孩子的人格发展。

 儿童安全问题是父母心中最难承受的生命之重,安全教育几乎是父母们最重视的教育之一。

很多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不要跟陌生人走;

别吃别人的东西;

走散了就在原地等着或者找警察叔叔;

……

这种方式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我们去思索。

 03

在樊登小读者APP中,派妈讲这个绘本时,分享了儿子派的一件事。

在派成长的过程中,派妈一直在向他灌输安全教育的知识。

每当派妈问到派,如果陌生人要带你走你会怎么办?

孩子总是坚定的说:不跟他走!

派妈对此十分有信心,她觉得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防范意识,没有危险。

然而事实是,派妈一个不留神,派就跟着陌生人走远了。

拐走一个孩子,到底有多容易?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人贩子:我有一万种方法拐走你的孩子》,描绘了人贩子在诱拐孩子时的惯用伎俩。

其中一个案例中,一只装在袋子中的小兔子就能让孩子乖乖跟自己走,让成人感觉匪夷所思。

很多人觉得这事儿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因为自己的孩子更聪明,自己更警觉。

其实呢?

并不然。

前段时间很多幼儿园进行了一些实验,对小朋友进行了防拐卖实战模拟,家长们模仿人贩子的做法,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蒙骗,结果参与模拟的小朋友基本全军覆没,跟着别人走掉了。

这个实验在国外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成人不可能一直盯着孩子。

人的注意力天生有起伏和转移。

即使一个自认为最最最警觉的父母,他的情况也受限于人的生理特征,不可能永远保持注意在孩子身上。

人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当我们对其中一些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时,就会出现意识盲点,暂时性的忽略另外一些信息。

比如说,当父母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遇到熟人难免打个招呼,寒暄几句,父母的思维在处理谈话内容的时候,看住孩子这个事情就被挤压到了潜意识部分去处理。

 2、孩子对于危险的意识不足。

这点很多大人觉得难以理解,毕竟跟孩子讲了无数次,并且提问每次孩子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到了现实中,又怎么会突然变傻呢?

我认为,我们在教育考察孩子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个潜在的设定,就是——坏人一定是十分明显和易于辨认的。

孩子们意识中需要提防的可能是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或者凶恶的大灰狼、狡诈的红狐狸、可怕的老巫婆……

区分普通人中潜在的犯罪分子对于成年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何况是孩子。

孩子本身对于陌生人、熟人的概念很模糊;

同时,孩子对成年人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和依赖;

而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礼仪、道德,也在引导孩子们对他人报以善意,提供帮助。

 那么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加合理的规避风险呢?

在《小心陌生人》这个绘本中有很好的回答,除此之外,父母们还应该注意:

让孩子在一个较为充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那样他的物欲就不至于太强烈而失去了理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地幼儿园模拟拐骗,孩子几乎全部上当——传统说教方式失效,防拐骗教育需从孩子发展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