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 百万父母读书计划

专注婚姻家庭的读书计划

打造随身的父母成长学堂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百万父母读书计划的领读人王国峰

今天我们解读的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

前两天我们解读了这本书的第五部分,但我们的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这一部分里面一共有八个问题,我们讲了前五个,今天我们继续解读这一部分;希望我们能够在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之前,就有了我们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未雨绸缪,上篇关于第三者的问题一讲就讲了一大截,今天将继续的向前延展,第六个问题因为孩子或者是工作忽略了对方。

因为太关注孩子了,太照顾孩子了,所以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问题,这样的事情往往发生在女性的身上;因为世界太重要了,想取得一定的成就,这样的事情往往发生在男性的身上;咱们先说说孩子,很多女性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把孩子当成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事儿,然后每一天都陪伴着孩子,把老公把亲密关系就放在了一边,有了孩子,忽略了老公是我们从小教育的一个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教育里面有作为一个女性,要做好媳妇,操持好家务,照顾好孩子。而且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女主内,男主外,这样的思想,就把女性的未来婚姻推向了死胡同。

一旦女性结婚开始主内,女性就把焦点放到自己孩子身上,把自己所有的成就感都跟孩子捆绑在一起,孩子也开始向妈妈这边战队;有一些人结了婚,有了孩子,老公就不跟自己睡在一起了,就去隔壁的房间睡觉了,然后自己便常年跟孩子睡在一起,这样不仅影响夫妻关系、夫妻生活,甚至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两个人分开睡了,吵架拌嘴也就多了,时不时的在拿孩子当挡箭牌,让孩子站队;搞得孩子也身心俱疲,就是女性过度地关注孩子而导致亲密关系的问题,还有些男性过度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也会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我们的文化里面给男性也下了很多必须的定义,比如说:必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干出名堂,衣锦还乡,所以他们更容易把焦点从家里面带到外面,去经营自己的工作,事业,社交群体,然后去追求成功;所以经常以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逃避,回到家庭生活,或者是回到无聊的夫妻关系当中,甚至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过度的顾家或者是过度的事业型,都有可能会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所以各位书友要警醒。

你当然有权利在外面挣钱,创造你的事业,追求你的成功,你当然可以去照顾你的孩子,但是你需要做好适当的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你需要在家里面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去留意你的老公,因为我们反复的强调在关系里面,对于一个,0多岁已经有孩子的中青年人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别的关系,第一关系就是你的亲密关系,而亲子关系,则排在亲密关系之后,等我们把亲密关系经营好了,亲子关系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滋养。

刚才说的有可能发生的第六种亲密关系的问题,接下来说一下第七个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就是两地分居,我们的结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多数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两个人都从这样的生活当中可以更好的区域和滋养我们自己;而实际上两地分居,特别是那些长期两地分居的,长期不见面的,确实很难创造良好的生活,当然这有可能是老师的一种限制,在我做的很多咨询,当中长期分居,我能看到的是至少有一方是很痛苦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外面寻找更多的机会,要去挣更多的钱,追求更多的收入和地位。

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照顾自己的妻儿老小,养育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样对另外一半可能真的是得不偿失,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看不到爸爸或者是妈妈的代价太大了,远远超过这个孩子,可能未来继承的财富和物质,中国曾经做了一次人口普查,通过普查的数据,说留守的儿童啊,就是一方面在外面务工,另外一个人都没有能力照顾孩子,这个称之为留守儿童。这个留守儿童的数量是900,而实际上一方是在外面工作的,另外一方面是在家里面照顾孩子的,这个数量可能是在2000到3000多万,因为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是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关心关注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在我们很多课程里面,我们都反复的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当父母一方不在家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他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创伤,所一位大哥大姐,如果你正在外面务工工作;然后也建议你想想办法,早一天回到家里跟你的妻儿老小团聚,如果你在外面奔波时间太长,也去关注一下你的另外一半和你的孩子。好嘞这个第七个有可能亲密关系发生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家中的老人使我们的关系更加的紧张,这可能是中国人婚姻当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了。

这最后一个问题,有可能换成另外一个副标题,应该叫做婆媳关系,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一直强调我们要尊重老人,尤其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在过去的中国,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现象,不管老人什么样的状态,只要年轻人跟老人在一起过,不管老人能不能主事儿,他都是一家之主这个现象,在我最近看了一些什么历史书,经常的出现就是垂帘听政,也不仅仅是慈禧一个人儿垂帘听政,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垂帘听政,那公平是这样的,皇家是这样的,到我们自己的老百姓家也是这样的很少有例外,如果你例外了呢,一定会被道德各种批评和批判。

在传统一点儿的父母,操控一点儿的父母,甚至还会一手包办子女的婚姻大事,决定他应该跟谁结婚,或者是自己找好了,孩子的另外一半儿,让孩子直接跟他结婚就行了,当公婆不满意儿媳妇的时候,这个故事往往就会这样演下去,这个女士,这个女子,便一生注定悲惨的命运,如果是爸爸早逝,然后妈妈又是特别个性强,他会一直操控自己的儿子,直到儿子结婚,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儿子,他还会跑到人家里面去指挥他们家应该怎么过日子,完全忽略了儿媳妇儿,在家里面是有自己的位置,甚至跟自己的儿媳妇儿整儿子;这样的事情也很多,电视剧、电影在我们的身边都能看得到。

在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当时间到了父母,让孩子离开家庭,去建立自己的家庭系统,如果老人选择与孩子同住。这需要接受有孩子担任一家之主,再读一遍,如果老人选择与孩子同住,则需要接受有孩子担任一家之主,这样孩子才能继续做很多事情,表示对老人家的尊重,但是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和互动的行为上作决定的,应该是孩子没错,做决定的应该是孩子没有读错,虽然这句话讲得很明白,但是好像没有办法影响我们现在的父母了,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在我们不久之后已经老去的,这段时间里面,我们有机会用这样的方式跟我们的孩子互动,把一家之主的位置让出来。

封建社会会有很多糟粕,有文化程度,糟粕精神上的照顾,还有家庭模式上的糟粕,比如说重男轻女,很多女性在家里面是没有地位的,一旦婚姻又不快乐,男性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在外面的愉快,而女性就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和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没机会做做好媳妇儿,但是能做良母,这样环境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得不到足够的父亲的营养,但是又会生活在过度被关注,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年之后对母亲会保持一种,没有办法的迁就的态度,这也为他未来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这个母亲已经把自己的儿子当做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男人,虽然意识上知道儿子已经有媳妇儿了、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是心理面的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另外一个人,不相信如果与儿子和儿媳妇儿在一起住,那么这个儿媳妇,一般情况下,不太会有好日子过的,作为这个孩子的爸爸呢,虽然有可能长期不在家,但是他一直希望自己是家里面做决定的那个中心人物,那个户主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领导力、权利来控制家庭的成员,这个时候做儿媳妇儿的,你说听谁的事,听老公的,听婆婆的,还是听公公的,有的时候要侍奉三个主子,真的是很辛苦很累,三个人有意见不一样的,你想想这个亲密关系得怎么过。

刚才讲的这个情景是婆媳关系,实际上调过来和自己的丈人,丈母娘的关系也是如此,除非老人懂得如何让年轻人去掌权,不再做自己的户主。但是即便如此,有一些人,有一些女性,虽然结婚后跟自己的老公仍然住在一起,但是经常的返回娘家,或者是过度的参与了娘家的事情、生活;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充分的成长,还没有脱离原生家庭,脱离自己父母的影响,她的婚姻关系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还没有充分成长,或者是没有准备好离开父母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那我们往往会建议这个人,你不要太着急结婚,不要太着急做决定。

如果你已经结婚了,那就请你尽快地去成长自己,丰盛你自己,滋养你自己;那你自己原生家庭与你的父母尽早的心理上分离,如果你现在已经结婚了,并且和老人一起住,关系比较紧张,怎么解决呢?实际上真的是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一次性的解决方案,因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你,比如说:老人的性格,身体状况,沟通能力,你跟你伴侣现在的关系如何,沟通方式,对孝顺老人的看法,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影响因素,如果说一定要给你一些解决的方向的话,一般来说,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还可以的话,老人过度参与,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与老人分开居住,保持适当的距离。

如果各方面的条件没有那么充分,你们必须住在一起,那怎么办?首先你要对老人的一些看法观点,给予足够的认同;比如看孩子适当,你要去认同老人的一些做法,与此同时不能把对方父母带给你的情绪发泄给你的另外一半身上,实际上这个很多人都做的不好,希望另外一半能够站出来,然后去帮助自己处理这样的事情,第三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抽时间的自己透透气,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然后再回到家里,第四不管怎么样,你都没有办法逃离自我成长,要去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怎样跟老人生活互动。

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是我们第十次解读《亲密关系全面技巧》终于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我们第五部分全部解读完毕,未来还有两天我们继续关注我们李正宇老师的这本书,在这里呢,我也提前做一下,下一期要解读书的书目介绍,下一期我要解读是美国心理学家派克《少有人走的路》,是关于我们个人成长方面的,所以请大家提前购买。感谢各位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 百万父母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