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最近又一次把围城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讽刺幽默的话语,入木三分的人物描绘,博古通外的渊博知识,鞭辟入里的心理分析,人心世情的深刻刻画……尤其是对那一类小知识分子形象的独特素描总是让我有一种心领神会,意犹未尽的感觉。

关于友情

围城中方鸿渐和赵辛楣的朋友关系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谓是不恨不相识,因为苏文纨这个“共同”的情人,赵辛楣假想方鸿渐这个敌人,多次放入醋意和挑衅,甚至不惜采用介绍工作的方式赶走方鸿渐,结果三闾大学途中的相识相知,工作中的相互亲近和彼此信赖,两人最终发展成为好朋友,这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可男人之间的友谊不见得需要多么正式的繁琐,情敌之间,相似的际遇,合适的时机,有时候友情就能发酵成长;苏文纨和赵辛楣彼此两家家世渊源,门第接近,又有一层暧昧的追求关系,做不成情人其实也还可以是好朋友,只是后面这成关系变得更多的是利用、合作,带有功利性色彩了;范小姐和孙小姐住在一起的室友,照理说可以慢慢发展成很好的朋友,可是却没有,虚伪阴暗的要死,难道朋友之间应该这样吗?

我有时候在想,什么是朋友?当两个人际遇差不多,有着共同的渊源,也彼此比较投缘,差不多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但是这种朋友之间关系的维系究竟能在多大意义上呢?随着彼此际遇的不同,工作的不一致,层次的不一样,家庭的组建,有的可能交集越来越少,有的可能交集越来越多,还有的甚至没有交集,我曾经很不适应这种变化,过于感性的以为一切都在原地,一切都不会变化,一起都是那么美好,曾经拥有的以后也将会一直拥有,后来发现不是的,一切关系都在变化,新变旧,旧变新,浓变淡,淡变浓……这是自然进化和变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只能陪伴自己人生中的一段,剩余的路要自己去完成,有过很好的回忆和经历就好了。还有任何一段关系的持久永远都是双方势均力敌的匹配,能量条件资源相互的支撑配合,一旦出现失衡,也许就不持久了,你要做的是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和更有主动权,平等而不是仰望或是抱大腿,这一点很重要。

关于爱情

婚姻就像围在城中的城堡,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通过小说里面的描述,结为夫妇的方鸿渐和孙柔嘉之间不见得有多少惊天动地的爱情:没有特别的那种白富美,很普通的一女孩子;初次相识在赴三闾大学的途中,并无特别深交;大学校园内简单的了解沟通,也并未有特别实质性的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慢慢的习惯了到了阶段了差不多就结婚了;婚后彼此三观和家庭理念的极大不相配……小说中并未特别的描写他们是怎样的热恋怎样的在一起,只是很自然的呈现了他们结为夫妇的结果,难道真像钱钟书说的,结婚无需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就足够结婚的资本呢?我想这正是钱钟书老先生高明精通人性之处,有多少人的婚姻结合在一起是轰轰烈烈爱情的化学作用呢?想想鲍小姐和她的未婚夫,差别那么大,还结合在一起,回国途中鲍小姐还发展新的恋情,如果短短的和方鸿渐的逢场作戏也可以称作爱情的话;还有苏文纨和曹元朗,在方鸿渐和苏文纨撕扯完没多久就马上订婚了,也许有很多前奏在,我无法了解曹元朗是否真的那么喜欢苏文纨,但起码从苏文纨的角度来看,之前的方鸿渐和赵辛楣,这也太快和不可思议了吧,至少没那么纯粹;还有赵辛楣的婚姻,双方岁数差那么大,那么快的结婚在一起,又该如何看待呢?,当然汪处厚和他的洋老婆在一起一看就不是那么般配,年龄差距很大,彼此又似乎有点相互唾弃的感觉?……

但是,我们能认同如书中说的那句,“这世上压根没有什么爱情,有的只是生殖器冲动”那样吗?,当然不认同,这话当然粗鄙而且露骨,不那么可取。

我们再看看方鸿渐热情洋溢地追求唐晓芙的场景,那么热烈那么诚恳那么用心,一封又一封的书信,一次又一次的聚餐,像一切爱情那样燃烧地如此炽热和轰轰烈烈;还有清高才女般的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温婉多情,细腻周到,你会发现原来一个女人对自己心爱的男人可以表现的多么温柔似水,多么的人间烟火,爱情是多么的美好,仿佛不喜欢不存在似的,就如文中描述的,“女人这东西 ,要体贴起来人,真是无微不至……”

不朽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人性,既给人那么多温暖美好的,同时也给了人那么多冰冷黑暗;希望时生命力热情满满,失望时人生暗淡无光;那么立体那么多面那么丰富那么真实。

围城不仅仅是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等的城堡,也是我们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方鸿渐的影子:花心、虚伪、懦弱、倔强、才会、自尊、幽默,不那么普通,但也够不上伟大,……但是我们多多少少对友情、爱情或是生活工作都该学习吃葡萄的比喻,不能只有回忆,更该有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