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休讷
情感始于心理,心理始于所遇。
往往能够在更迭万千的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人间故事是最值得传颂欣赏的。不管你身居何时,总会遇到或深或浅的故事,而记录则显得尤为重要了。唐朝时期的《长恨歌》不仅仅是香山居士的著名著作,也是人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始于朝廷,流于井市。它情感发乎于人心,止乎于世态。
回顾历史,回读《长恨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慨叹白居易的精炼优美的文辞间,不禁在心底荡起阵阵涟漪,涌上心头,为的就是这般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试问当前世间能有几位男子能够视倾国倾城的盛世美颜于不懈呢,又有几人能够不为之动容呢?何况那般春寒料峭之时,喜好于美色的唐明皇看到那样的凝脂肌肤,千姿百态,娇媚横生的杨玉环的容颜时,岂能抵挡得住心中的色欲之情呢?
出水芙蓉赢来恩宠,时间一久生出情愫,为其所为,皆可想而知,亦不足为奇。奇异的是这般糜烂的状态竟产生在皇族世家,甚至一国之主的天子身上。想而尽知,天子身上所担负的使命是绝不容许这般的宠溺存在。
如若换作其他人,如平民一枚的某个人,倾尽自己的所有为了一个心之所许的女子,世人所言必定是这位男子的纯情与忠贞,然而相比之下,作为皇帝的唐明皇受到的却不是有同于此的任何夸赞,而是千疮百孔的鄙夷与谩骂。可这般的悲剧色彩到底因何而生呢?
一、官场的嫉妒
从整首诗的悲剧原因来追究,人们常常是把罪过归咎于唐明皇的好色忘朝,可我则认为旁人官场的尔虞我诈,猜疑嫉妒才是罪魁祸首。“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登门户。”
以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举止,因为喜欢自己的妻子,所以对其家人施与恩惠,这不就是爱屋及乌之举吗?
可是朝廷上下能有几人会心甘情愿为这样的安置所鼓掌称快,即便是皇上的封赏不合情理,有正义人士表示不服气,但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凭自身实力去说服皇上,让其改变主意,或者说是给予妃子亲人以正当合理的赏赐。
然而很多人会故作姿态地说皇上的不是,向外宣扬皇上迂腐偏私,顽固不灵,可难道这不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吗?人心本向善,之所以存在恶念,是因为他身处恶念之中。
陶渊明尚且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从而在百般折磨之间选择了隐居山野,何况这样一个被万念所包围的君主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就是古往今来的真理。自古至今,没有几许人士将其打破,为了保持初心,都是选而避之。
故而,那些没有被赏赐的达官贵人在自己私欲无法得以满足时就只能用一张嘴去宽慰自己,去欺瞒世人。这也就导致了帝王爱情被误解的悲剧。
二、国家的世态
国泰明安纵然是在于一个贤明君主的亲民亲国,但也无法排除一切有可能的变故。当人们都去质疑唐明皇的爱情观念,怀疑他对杨贵妃是否存在触及心声的情感时,我想,细细地思考一下国家世态也是不可忽略的。
“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面对国家世态的变动,唐明皇受到整个国家的“胁迫”,面临妻子和国家,唐明皇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妻子。错乱之下,他到底还是履行了一个君主的职责。
有人说这是他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职权名誉而抛弃了妻子,可是这样说的人们又何尝想过之前那个一向宠溺妻子,不问国家政权事物的君主也受人非议,不受世人的待见呢?
这样一想,难道不觉得冲突吗?当人家对妻子万般宠溺时遭到的言语谩骂是不爱国家,不以身作则,然而当人家抛开儿女情长,一心为国时得到的依然是大家的不解和责怪。
世态炎凉,万物皆有善恶之分,所谓的善只不过是以悬崖这边的人口述而成,所谓的恶也不过是被悬崖这边的人所黑化而已,而象征着恶的悬崖那边便没有了辩解的机会。
怪只怪悬崖这边的人多于那边的人,这边的声音将那边的声音掩盖罢了。
国家世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人打着行善的名义四处作恶,做了很多违心之事却依然在为自己找借口,根本不如那些被冠以恶人之名的人们承认的痛快。
可见唐明皇舍弃自己的妻子,最后分离的悲剧并没有所谓的善恶,如若一定要追究起来,那定是国家的世态在作恶。
三、虚无的情感
一个生命会有将死之期,一场大雨会有停息之时,一份情感也会有结束之时。与其去纠结一颗真心的炽热程度,不如认清楚这颗真心的熄灭之期。一旦人的情感变淡,这颗炽热的心就会慢慢冷却,情感也就从此变得可有可无,直至消散。
万千思绪汇集往往会呈现一片诱人之境,那便是人类的情感,而情感里的爱情是大家都愿意为之肝肠寸断的。殊不知,情感从未给人以长久的真实,人类所认为的真实只不过是暂时片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即便是长久,也总会有情感完结的尽头,留下来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愁苦恨,在时光隧道里暗暗生灰,所以人们常常把这样的光当做情感的真实存在,可却不知这完全是遗恨在作祟,正如白居易所言“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结束了,只剩下恨意如绵,没有期限。
从而人们开始幻想,希望可以和所爱之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直到梦醒时分,方才发现这只是一场南柯一梦。于是悲剧就这样无形之中产生了。
《长恨歌》以众人的喜好角度行文,从唐明皇见到杨玉环,沉迷杨玉环,失去杨玉环,寻找杨玉环,再别杨玉环一系列的情感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为妃子荒淫国度的君主,却也使读者自动掩盖了眼前的那个为妻子倾尽所有的丈夫,为国家舍弃家人的凡人。这样的悲剧难道不正受世人传颂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吗?
思及深处,这样的一篇叙事诗,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遐想空间,不论怎样理解悲剧,一定都有其寓意所在,可见白居易文笔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