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随想

其实在中国的社会传统里,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每个家族都是围绕一个“大母神”在运转。这是我在《巨婴国》这本书里读到的观点。感谢上苍,让我在今年成为了一名父亲。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成了需要我思考的问题。一名严父,一名慈父,还是缺失掉角色,成为一个赚钱养家的机器……

其实父亲的角色是比较矛盾的,既要树立家庭顶梁柱的人设,想亲近却又要端着架子,想放纵却又有一份责任在肩头。其实父亲的角色在孩子不同的阶段,要求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是出生到青春期之前,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陪伴,陪着孩子随便做点什么,都能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感觉。每天下班回家多陪伴孩子,尽量不要应酬,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回家。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及发育都是有帮助的。有研究显示: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平均智商是有差别的。

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这时候的孩子叛逆,比较难以管教,感觉父母的这一套老旧,甚至以听父母的话为耻。这个时候高压压制基本上是失败的教育方法。我认为这个阶段最好的相处模式是父亲要做孩子的大哥,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父亲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子女搞好关系,这样比较容易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对于正面的想法予以支持,对于负面的想法加以引导。

第三个阶段是成年以后。这时候孩子和父亲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矛盾,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基本离开了原生家庭,或是求学,或是组建自己的家庭。我认为这时候父亲应该像一个导师一样。毕竟刚刚踏入社会,父亲身上的社会经验是子女欠缺的东西。这时候大家多交流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我也是刚刚成为父亲,也没有体验过自己的父亲老了,自己的和他因该怎样相处。也许在上面三个阶段后面还应该有第四个或第五个阶段。但是限于人生阅历有限,我无法体会。也许多年以后,我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的时候,能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祝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节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