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奥斯卡,大家可能会想到的是那个著名的电影奖项。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说的奥斯卡却是一个身患癌症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勇敢而又坚强。虽然只有短短12天的生命,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活出了无限的意义。
在讲述他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数据:
去年,上海一名17岁少年,被母亲责备后,没有犹豫地,跳下了大桥。
今年4月,一名高中男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跳楼自杀。
今年5月,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跳楼自杀身亡。
上周,同事还跟我说,他在做饭的时候,一名年轻女子从楼上跳了下来。
同样面对生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勇敢无畏?有的人却决绝地走向尽头?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的产生?
我认为,这跟缺失的死亡教育有关。
因为在中华文化里,「死亡」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词语。送礼物的时候,一般不送钟。在汉语里,「钟」跟「终」同音。「送钟」就是「送终」。生活中,也尽量避免住四楼。因为,「四」与「死」同音,人们觉得住在这一楼可能不吉利。
为什么会觉得不吉利呢?因为,语言和文化这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语言反映着一定的文化。大多数人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谈论它是晦气的。
然而,我们避免谈论,它就不存在吗?
不是的。尤其是近几年自杀率上升,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国外的很多幼儿教育里,都会有死亡教育,或者说是生命教育,因为死和生本来就是无法割裂的存在,古人云不知死焉知生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常说向死而生,也是这个道理。
在法国「改变一生」的书单里,就有这样一本书,与《小王子》和《圣经》并驾齐驱,被认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读本,感动几代法国人的生命情书。
而这本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以及在死亡临近时,该如何活着的故事。
这本书就是法国作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的《奥斯卡与玫瑰奶奶》。
在《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本书里,主人公奥斯卡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小男孩。当生命只剩十几天时候,他在医院遇到了玫瑰奶奶。因为玫瑰奶奶,他重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生存的价值。
所以,我很想借着这本书来谈谈,在短促的一生中,我们如何最大限度的释放生命的价值,最大程度的收获丰盛的人生?或者说,我们如何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珍惜生命,勇猛活下去的信念?
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到这三点。
首先,我们要结交能给你指引正确方向的朋友。
患病的奥斯卡被大家称为鸡蛋壳。他不想见到杜塞多夫医生,因为医生的歉疚让他感觉自己有罪。他甚至对父母也感到厌倦,因为觉得父母把他当成了「懦夫」。
奥斯卡不惧怕即将面临的死亡,反而厌倦父母对他的看法。谁愿意被看作是懦夫?谁不想成为勇敢刚毅之人?面对死亡,人们最怕的是没人记住他。
玫瑰奶奶就成为了这个医院里,能够倾听他心声的朋友。在玫瑰奶奶的建议下,他把每1天当作10年来过, 12天里,他设想着每一个年龄段的生活并给上帝写信。最后小男孩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也在生命结束之前与父母达成了和解。
为什么有的人在面对重大变故时,选择毫不犹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依靠,觉得不被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孤立无援了。那为什么奥斯卡在遭遇重大变故时,却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这是因为他遇到了玫瑰奶奶。她一步一步、循循善诱,告诉奥斯卡,与其等待死亡,不如尽全力活出意义来。
奥斯卡终究活出了生命的意义,而有人终其一生,还没有弄明白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儿。因为不明白生命的脆弱、易碎、短暂,就肆无忌惮地挥霍它。
既然如此脆弱、易碎、短暂,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充实它呢?在我看来,找到知冷知热、毫无保留支持你的人很重要。他/她可以是家人、是朋友、是老师,是你信任的任何人。有了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你就会知道生命并不是一个人孤独地在战斗。
幸运的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给过无私帮助的朋友。
前年刚回国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那时由于自身定位不清晰,再加上对就业市场的熟悉度不够。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手足无措,异常焦虑。朋友非常冷静地分析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交代在面试时注意的问题,包括着装上的建议。渐渐地,我的情绪稳定下来,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我的另外一位写作、烹饪样样精通的朋友,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我能走上写作之路,也是因为她持续不断地鼓励。在我总是担心自己写不好时,她不仅给我打气,也教给我正确的解决办法。
在我人生的重要节点,我的朋友们都在,他们从各个方面给到我帮助。让我能战胜内心那个胆小、懦弱、犹疑的自己。让我能在接受风雨的洗礼之后,依然能骄傲地站立着。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当你感到痛苦时,你知道有人会站在你这边,他们会陪着你一起战斗。
其次,我们要对生命保持新鲜感,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看世界。
奥斯卡活到「100」岁的时候,终于悟出了上帝告诉他的秘密: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来看这个世界。
看到这儿,我的内心一下就被戳中了。怎样保持新鲜感?让仪式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什么是仪式感?我觉得《小王子》里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很合适。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让你对每天的生活都抱有期待。试想,当你的生活每天都被惊喜环绕着,会是什么感觉呢?你不会厌倦它,相反你会更加地热爱,更加努力地生活。前提是,这样的新鲜感要由你亲手创造。
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她每周都会买一束花放在办公桌前。以前不是很理解这种行为。后来就明白了。这些花不仅带给她愉悦的心情,也让她对每天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当她抱有期待感和新鲜感工作时,是不是更容易想出一些有趣的点子呢?
相反,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沉闷、没有活力的环境中,你的思想很容易就固化。产生不了好的想法,工作当然就会陷入停滞的地步。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仪式感」这件事情来让我们的生活保鲜。
仪式感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订婚有订婚仪式,结婚也有结婚仪式。死亡也有葬礼。正是这些仪式提醒我们,要有所期待,要对生命保有真挚的情感。
加纳本杰明的「黑人抬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抬棺,来为死去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举行人生的入场仪式。是不是很乐观?是不是让活着的人和离开的人一直产生联结?
肉体会消失,但精神却不会。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也漫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要对经常见到的事物保持好奇,不要因为常见而丧失敏锐。
怎么保持好奇,怎么保持新鲜感呢?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使是过生日这件普通的小事,也请尽力给对方惊喜吧!
最后,我们要与过去达成和解,学会承担责任并给予身边人真挚的爱。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中,像大多数人一样,奥斯卡遇到了青春期的烦恼,他担心蓝色佩吉到底喜不喜欢自己;青壮年时,终于和蓝色佩吉结了婚,陪着妻子经历手术,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中年时,担心自己不再具有吸引力,和妻子的感情遭遇了挫折;到了老年,终于和父母达成和解。
你是不是在奥斯卡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呢?对某个错过的人无法释怀;与父母关系紧张,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下,暂时无法逃脱;工作不顺,与同事相处得不融洽;家庭生活琐事压得你喘不过气。
这些事情累积在一起,让我们感受爱的能力变弱了。你不是不会爱,你只是暂时被蒙住了双眼。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中,奥斯卡在玫瑰奶奶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去爱,也学会承担作为一个成人的责任。那在忙碌的生活中,你又是否保持着爱人的能力呢?
来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和他大学同学,认识之前,还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当他表白后,第一反应居然是,我到底有什么值得他喜欢的。他总会默默地为我做很多事情,直到现在,都记得那年夏天我和他一起吹过的风。可是,因为所谓的害羞,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最终没有在一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办法走出来,一直陷入自责、内疚的情绪当中。总是固执地认为如果再勇敢一点,结局就会不同。
直到看到《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本温暖的小书,才发现生命中已经过去的事物就该让它过去,与其纠结于过去,不如好好珍惜当下。放过自己,也是成全他人。就像奥斯卡,一开始他对父母也是心有不满的,后来在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最终也与父母握手言和。而我,也终于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生命中出现错过、遗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沉浸在其中,而不想办法脱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先去爱别人。给别人足够多的爱,多帮助他们,多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角色的责任。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拓宽了生命的长度,也能真切感受被需要的快乐,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爱,然后被爱。
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学会放弃该放弃的,勇于承担该承担的。
总结一下,我在小男孩奥斯卡身上学到的3个生命意义:多交益友,保持好奇,致力于付出爱。
最后,用书中的原话作为总结吧:我试着向父母解释,生命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开始,我们高估了这份礼物:我们以为获得了永生。然后,我们又低估了它,我们发觉生命会腐败,太短暂,又想把它抛弃。最后,我们才明白生命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一份借款。我们得试着配得上生命。
文 | cici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