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 教学解读
“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要你快乐!025—028页
摘要:从“和”的三个词性,探寻“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本初面貌。涉及教材篇目: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剪窗花》《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
2017年开始全国统一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发行后,“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第一次出现的栏目,引发了高度关注。而正是这种过度的重视,有可能让我们忽略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走向偏激。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为什么要出发。”应该冷静的思考:教材编撰者设计“和大人一起读”的初心是什么呢?在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进行这个板块的教学时过于技术化,会带来预期的结局吗?
儿童从一年级开始,进入系统化、课程化、体制化的学习,这无疑是比较漫长的历程。起步时,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初始化”状态,此时是不是更应该去技术化,崇尚自然?教学,就是要因循规律,照顾到儿童,把“和大人一起读”的进展布置放小一点,节奏放慢一点,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优雅、从容。我用整体观照的思路,纵览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八次“和大人一起读”的教材设计,发现“快乐”这一不变的核心元素贯穿始终。
第一次读《小兔子乖乖》,多么简单的儿歌,在进入小学之前基本已经耳熟能详,这一次和大人一起读,就读个开开心心吧,教师们,请不要用过度的读的技法遮蔽了欢乐;《剪窗花》也一样,借助刚学的拼音,读得顺顺畅畅吧,一边读,脑海里一边有图像,快乐就诞生了;《小鸟念书》更有趣了,小孩发现小鸟念错的同时,不禁感到由衷的快乐,原来错误也能带来乐趣啊;《小松鼠找花生》不妨配合着插图读,了解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能普及一些科学小常识呢;《拔萝卜》是非常经典的童谣,“三次反复”的结构在这一篇中出现,让小孩在富有节奏的多次诵读中,隐约感觉到反复的表达魅力,快乐,在“哎哟……哎哟……”的号子声中传递;《谁会飞》,用问答的方式让小孩知道,原来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事啊,读的时候可以你来问,我来答,快乐互换;《猴子捞月亮》自不必说,那就是一个“老掉牙”的经典传统故事啦,也许爷爷奶奶们,早就在小孩睡觉时讲过无数遍,此时的读,就让小孩说故事吧;最后的一篇叫《春节童谣》,读到这一篇的时候,就要过年了,联系即将来临的春节,借助口耳相传的歌谣,读一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过节习俗,真是惬意啊,之后呢,当然就是欢欢喜喜的过年喽。
梳理完八篇教材内容,我们很明显的发现:“和大人一起读”就是在传递一种快乐的理念——阅读,真快乐啊!而我们所主张的“大人如何指导” “阅读怎样实施” ““技法如何植入” “阅读后资料怎样收集整理”等精致化教学,与“一定要快乐”的纯粹阅读理念,并不吻合。一年级儿童接触语文,不管是教材的哪一个板块,我们在执教前都要“三思”:其一,想一想大局,语文起步该怎么教?其二,想一想儿童,小孩学习是什么样?其三,想一想当下,怎么做,教师不累,小孩不怕?
三思而后行,我们发现不妨切换一个角度,从被大家忽视的“和”字,来看一看“和大人一起读”究竟该是什么样。
第一,作为连词“与”来看,“和”展示了阅读应有的姿态。教材提倡“和大人一起读”,从此阅读应该以一种合作的姿态。参与的人并肩进行,团队共进,多人协作,分享智慧,共享快乐。所以,执教这个板块,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家庭来参与,让父母也享受“和小孩一起读”的乐趣。他们可以不专业,但与孩子间有亲情,阅读因而成为家庭联系的新纽带。
第二,作为动词“连通”来看,“和大人一起读”就是一种召唤。以“阅读”为媒,召唤各种力量,让学校连通社会、家庭,连接一切可以兼容的元素,共同参与到儿童阅读这件事上来,让阅读成为一种全民互动,成为儿童生活中与他人交际交往的特殊形式。有了“和大人一起读”,今后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交往叫“阅读”。执教这个板块,我们可以鼓励小孩之间以读会友,相互分享阅读体会,交换阅读信息。“大人”可以是老师、父母、兄长、亲属、社区伙伴,“大人”也可以是小孩本人。当他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阅读的时候,他就是“大人”。每个人都是可以“一起读”的“大人”,阅读不就成了朋友相聚的其乐融融的美满生活了么?有了这样开放的教学观,“和大人一起读”就不应成为一种课堂操作,而应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鼓励随时随地和任何人共享式阅读。
第三,作为形容词的“和”,还提示“和大人一起读”本就应该慢慢来,不着急;缓步行,持续长。阅读,就是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阅读,就是伴随生命成长的舒缓。不妨让“和大人一起读”变得自然一些,自由一些,自如一些。小孩处于一年级,我们完全可以放慢脚步,因为一切才刚开始。慢慢走,欣赏啊!注重日积月累式的阅读,我们就会看到美好的未来。缓和推进,才是迈向美好的正道。
“和大人一起读”,其实就是让小孩借助阅读感受快乐;就是让全社会共同参与阅读,关注教育;就是让语文学科通过阅读,连通生活,实现全人类发展。
感悟:很庆幸,自己在教一年级时,特别注重“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与书中观点不谋而合的“三思”:语文起步该怎么教?(大局观:兴趣)小孩学习是什么样?(儿童观:快乐)怎么做,教师不累,小孩不怕?
(当下:遵循小孩的认知发展规律)做法:亲子共读,快乐阅读(同学之间比赛读,写完作业奖励读,站在讲台上读,晨读一起读,坐在教室地上读)。总结自己做到了“和”的第一个词性作为连词“与”来看和第三个词性作为形容词的“和”来看。做得不足的是第二词性作为动词“联通”来看,只注意到了孩子们自己阅读的体验,忽略了把自己通过阅读感受到的体验与他人分享,彼此激励,原来,阅读也可以帮助自己交朋友,再和同学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带来思考,口语交际练习,复述故事,讲故事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阅读的功能凸显,孩子们兴趣盎然,为了交流,发表意见,促使他们自觉读书,且能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水道渠成。(此处的做法:班级定期开展以读会友交流会,参与人员可以有学生或家长等)。
本次阅读感受最深的三句话:
1.“和大人一起读”本就应该慢慢来,不着急;缓步行,持续长。
2.把“和大人一起读”的进展步子放小一点,节奏放慢一点,让学生变得轻松、快乐、优雅、从容。
3.不防让“和大人一起读”变得自然一些,自由一些,自如一些。小孩处于一年级,我们完全可以放慢脚步,因为一切才刚开始,慢慢走,欣赏啊!
口语交际怎么教中也有一句话和这几句话意思一样:“小步走,不停步,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踏实实”。
很多时候,我们累,学生累,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没有遵循规律,照顾到儿童,急于求成而造成的。(认真研读教参和课程标准,了解不同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备课之前,要冷静思考教材编撰者设计的初心是什么,有的放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