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第三辑 成长篇 第六章 )
前段时间我在给员工做职业基础培训的时候,给出了职业生涯成长的四步建议,其中第一步是微笑与诚信,然后才谈其他,由此我想起这个关于诚信的话题。
我曾经查阅了不少百科全书式的书籍,比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斯波克育儿经》等等。这些书籍里面对于发育和行为问题都会有个专题。但有意思的是,这些专题会花很大篇幅去谈脾气、磨蹭、纪律、嫉妒等等问题,却没有一个谈到诚实。也许在他们看来,孩子本身天生是诚实的,无需多谈。但很现实的问题是,大人世界却并不如此。
我们遇到的人和事,令人不安的充满如此多的欺诈与谎言,这不禁让人也想探讨其成因。因此一个孩子如何开始撒谎,甚至可能慢慢变得不诚实其实是个值得探讨和警惕的事情。
当然,我们面对的孩子也许还小,还不会说话,可能家长会觉得现在来探讨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其实不然,很多的道理,我们是越早提前知道越好,这就是管理学上典型的多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的道理,提前控制过程,远好于对结果的亡羊补牢。
解决教育方面问题时,咱们的思路啊,总是想分析原因,探讨深层次里的东西,探究儿童的心理思路,我们也需要随时提醒自己需要把成人的“对错”这个概念,翻译成儿童的“好奇”或本能才能去理解。那么咱们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讨,孩子撒谎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前文我们说过,孩子天生并没有什么对错的观念。在极幼龄时,吸引他们做出决定的无非每天平均增重接近1克的大脑所驱动的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在这个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做出的趋利与避害的适应与调整。
是的,趋利(更加好玩儿)与避害(自我保护),是人追求安全感的本能行为。那么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讲,大人的哪些行为可能诱发孩子的撒谎呢?有一些是具体的行为,有一些是规则与目标的应对。
在具体的行为中,有些是因为长辈对待不妥,有些却是因为孩子太聪明。举个例子。当孩子自己走路摔倒时,大人往往会责怪其不小心,或者把衣服搞脏之类而批评,但假设孩子这次的摔倒是因为被另一个不小心的大人撞到的呢?家长还会如此应对么?温和一些的可能心疼之余简单接受对方的道歉即可,暴躁一点的家长则有可能在护犊之心的熊熊燃烧下,和对方大吵一架甚至拳脚相向。而对于孩子,很显然,得到的不再是批评而是大大的呵护。
那么,让我们从孩子的眼里来解读这个事情。孩子会觉得,如果是我自己摔倒,我得到的是被批评,而如果我是被别人撞倒的,不仅不会被批评,我还会被呵护,甚至还能见到父母为我出气这种令我感到极其舒服和安全的举动。因此,我情不自禁的会想,假设,我是说假设,如果有那么一次我的摔倒并没有被父母看到,其原因可以完全由我自己来解释时,我愿意选择被批评还是被呵护呢?
再重复一下,极小的孩子眼里没有对错,对错感是慢慢养成的,而趋利避害却是本能。
所以,在国际高端的早教中心,内部守则里一般会有一条规定,作为家长们可能并不知道这条叫做“别关门”的规定。一般是这样的:绝不允许任何员工和一个孩子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单独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出现必须如此的情况,比方涉及隐私的操作,如帮小孩子换纸尿裤时,也一定至少确保门是开的,不可紧闭。
这条操作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从性骚扰和暴力伤害的角度,杜绝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遇到可能的危险。而另一个方面,也是保护员工,在孩子无意识的类似摔倒的那种谎言中进行第三方证词保护。
这条规定我认为具有很高的水平。建议那些孩子正在送早教中心或低龄培训机构培养的家长,可以适当的去了解一下这些机构的规定。我认为,根本没有考虑到类似规定的机构,至少是从理论上谈不上完善或者具有较高水平的。
还好,这样的撒谎情况并不会那么频繁的发生,孩子们不会一定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我们具备丰富早教知识的家长们,会知道凡事尽量谈事情本身,而不是基于情绪,会带给孩子良好的判断。
但另外一种情况,难以被发觉。这是除了孩子的一种基于社会规则带来的压力导致的撒谎行为,我们就用个例子来谈一谈。
在小学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会知道,如果班上有了一个从外校转来的新同学,那么无论其是一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在初期的几次考试中,一定要特别关注其行为,不能让其养成作弊的习惯。甚至如果原来成绩好,反而更应当关注。
原因很简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多少有所区别,何况现在教材又分为多种版本。因此孩子在原校能够获得好成绩的知识,也许在新学校的适应期里,会突然感到不会做了,从而引起失落甚至恐慌。
而尤其对于原来成绩好的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好成绩与地位,这种恐慌是难以在没有心理帮助的情况下自然接受的,因此出于维护自我的避害心理有可能铤而走险。这个时段,会是考试作弊的高发期。而一旦此类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发现和制止,一旦养成习惯,其后果不言而喻。
这就是典型的并非由大人某个具体行为引起的,而是孩子因为迎合社会要求的本能而做出的撒谎选择。一昧因此责怪孩子品质出了问题,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孩子和家长承受不起的。
而除此两种之外,更常见的则是孩子普通的明显的避害式撒谎。比如不承认杯子摔碎是自己打破的之类。
更何况,世界上还有种种“错觉”导致的谎言。比如心理学上常见的孕妇效应,当一个人自己或者其家人怀孕时,会发现在街上见到的孕妇也变多了。这是源于人本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方式。那么假设某个极其要面子的人,因为这种认知而向别人强调孕妇的确变多了时,他说的是谎言吗?
更不要提还有善意的谎言等各种社会现象了。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谎言是一种自然的成长过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会引起恶果的撒谎。那么,对于撒谎的原因我们大致了解之后,发现了其起初因却往往并非恶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一向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本来就源于日常一点一滴的对待中。而家长该如何应对,也并非是那么难的事情。
第一,不要纠结语言上逼孩子认错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是善良的,有些明显的小撒谎或者不承认做错事情,在沟通时,他已经知道错了,他的不承认只是出于面子问题。那么这种时候,没必要纠结非要孩子口头说出那个“错”字。我们可以换种方式,比如和孩子确认以后该采取何种正确的行为方式上达成协议,同时嘱咐他,我希望以后看到你更勇敢的面对错误的行为,给他留有余地。
在孩子心中,面子可能比大人更来得重要。这里不是说孩子失却面子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而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不像成熟的大人一样能妥善应对这种局面。
第二,用平和的分析而非情绪发泄去纠正已有的行为,只让孩子去承担应当承担的后果
在很多情况下,大人容易简单的用成人规则去套孩子,孩子的无心之失会因为加入了大人的价值观而放大导致压力过大以至于他无法承受。
比如,孩子把你钱包里的钱都撕碎了玩儿,这件事情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呢?大人往往会因为造成了真正的损失而恼火。但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告诉自己,孩子只是做了件撕纸玩儿的事情而已,甚至他还想因此得到我们的赞扬呢。
那么显然一顿大发脾气没什么作用,孩子并不会因为你发了脾气,就知道钱很重要,却只会记住你仅仅因为他撕纸玩儿就凶恶的对待他而给你打负分。我们只应当让他承受合理的后果,只能是因为他撕了不该撕的纸而进行柔和的批评,同时告诉他钱包里的东西很重要,以后不可以再碰。而如果根据损失金额而决定批评程度高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第三,平时让孩子感受“诚实”的好处,而非仅仅是撒谎的坏处。
这话很浅显,但大人可能需要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随时提醒自己才好做到。比如当小羽毛做错事的时候,除了批评错误沟通以后的做法之外,我一定会加上一句,你很坦诚的知道自己错了并认错,这种行为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好好抱一下。所以,多肯定孩子在错误中,诚实的那部分闪光点。不要忽视它。
第四,用同理性帮助孩子,做好平时的沟通与可能需要的心理应对
就如上文举到的转校后面对考试的例子,孩子在面临诸如搬家,上新学校,多了个弟妹,父母吵架,长辈过世等等重大情况时,是需要父母进行心理辅导的。不要以为孩子面上看起来一如往常就不去担心。孩子的内心比起其看起来坚强的外表要脆弱得多,要知道他们的外表坚强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迎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孩子都希望自己能看起来像大人,而其实心性的发育是比不上身体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往往营养过度加宠溺过度的国度里。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真的有和孩子一起坐下来,一起平等的探讨事情的经历。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那绝对是最大的遗憾。鼓励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预防问题,一定来源于你平时对孩子的平等与尊重。
小羽毛隔段时间就会要求搬着小黑板给我们开一次会。除了得意的宣扬她刚学的新知识之外,还会有很多她想说对我们的话。比如有一次,她在发烧数天后,召集全家开会时,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额头贴着发烧贴的哭脸,郑重告诉我们,贴那个玩意儿真的很不舒服。这个感觉是凉凉的,又带着点疼等等,描述了半天。于是我们才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令人不适的情况并向她道歉。于是在以后需要贴时,我们会跟她先行沟通,同时辅以其他降温手段。而在这次沟通后,原来她往往比较抗拒的贴降温贴,却反而再也没有主动抗拒过。
这样的沟通氛围,我相信孩子需要用撒谎来应对的情况往往就被自然消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