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25】持续改善,就是下苦功。2022-04-07

8、持续改善,就是下苦功。

持续改善,是企业文化,是员工的素养,是最后养成的一种工作习惯。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全员打造成为一个“习惯共同体”,什么习惯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习惯,一个是诚实的习惯,一个是下苦功的习惯。

诚实和下苦功是一回事,你功夫没下到位,就是对工作不诚实,对自己不诚实。诚者,不自欺也,你提出一个方案的时候,你到底有把握没有?没有把握,就是你不了解现场;不了解现场,是你在现场呆的时间不够,下得功夫不够。这世界没有笨蛋,人和人的智力程度相差不大,所谓智商低,主要是对自己不诚实,没有去下苦功。

我们还回到三现主义,来讲讲华与华的持续改善活动是怎么开展的。以一个门店改善活动为例,华与华的小分队,项目组策略师和设计师全部到现场,驻点至少两周的时间,所以华与华很少有“头脑风暴”会,会议室里没有风暴,风暴都在现场。

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

看现场,是要用鹰的眼睛,俯瞰全局,画出地图,周边有哪些社区,多少居民;有哪些同业态的竞争对手;人流分别从哪个方向来。看现物,是要用兔子的眼睛,看到细节,看我们门店内外,都有哪些物件,销售物料等等,起不起作用。看现实,是要用树木的眼睛,一棵树长在那里,它是不动的,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和发生的事,看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事实上,我们就是做到记录每一个顾客的旅程,不是用机器,而是用人的肉眼,一直在那里蹲点观察记录,或者直接去做店员销售。

华与华的员工,无论是合伙人还是普通的策略师、设计师,都会在客户一线从事销售工作,并在现场销售工作中构思创作。洽洽每日坚果包装上标注内容物的坚果和果干种类及图片,就是在现场销售100小时想出的主意。怎么想出来的呢?不用动脑子想,因为90%的顾客上来劈头就问:“你这里面有什么?”就像上面魚国本总社的门店改善活动一样,顾客老是搞不清楚要问的问题,你给他标注说明不就行了吗?这就能提升销售。在现场做促销员,站了100个小时,腿站肿了,解决方案就有了。

销售的基本原理,是流量转换,我们在一个街道开了一间门店,交了铺租,购买了什么呢?就是购买了这条街道上的人流量。把路过的人,转换成购买我们商品的人。但是,路过的人不是直接就转换成购买的人,根据消费者行为观察,他要先转化为看见我们这间店的人。路过→看见→停下→进店→购买,是这个转化过程。读者自己有生活经验,你走在大街上,你会注意到街边都有哪些店铺吗?你走过之后,会记得几间店铺?这是第一个转换。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就会知道,你的门店根本没多少人注意到!

前面华与华门店空间设计部分,讲店招的设计,华与华可以通过店招设计的改善,把这个“经过人数”到“注意人数”的转换率提高三倍以上,这不是我们做得好,是之前做得太差。做得差的原因是从来没人知道这件事怎么做。以华莱士康华路门店为例,在华与华设计之前,注意率是17%,一天经过7302人,只有1214人注意到,也就是我们观察到他(她)看了我们的门店一眼;在华与华改善设计之后,再观察记录一天,经过人数为6290人,注意人数为4829人,注意率提高到77%。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你的招牌醒目,而且吸引人!街对面的人都远远的看见了。还有,一定要有侧招,因为有的人走路目不斜视,侧招正好在他的头顶上等着他。很多城市都禁止侧招,理由是侧招有安全隐患,担心他掉下来砸到人。如果这样,那香港那些巨大的侧招全部都要拆除了。我一直大声疾呼,放开招牌管制,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社会消费会更加繁荣,对这些问题,我都有数据支撑,差别非常大!

还有一个,就是一店多招,招牌越多越好!我经常展示一张图,看看纽约时代广场的麦当劳,他有多少招牌!但是,我们有的城市,有“一店一招”的政策,一间店只允许有一个招牌。我有一个客户门店遇到这个情况,他有十字路口的门店,在十字路口的门店,铺租要贵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他面对两条街!有两个门面。但是,后来出了一店一招的规定,他就必须拆除一个招牌。我们无奈之下,在玻璃窗里面做了几个发光大字做招牌,才算是没有违反规定。

从经过到注意是第一次转换,但是,他注意到了,他没停下来。你有什么东西吸引他停下脚步?停下之后,才能转换为进店。用什么吸引他进来呢?就靠橱窗海报。在服务味多美面包房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老婆饼非常畅销,价格是24元一盒,一盒是12个。我们就做了一个大大的橱窗海报,招牌老婆饼,2元一个。2元一个,而且是招牌,路过的客人就进店了,就这一张海报的效果,老婆饼销量翻了接近一倍,全店销售上升18%。

客人进店之后,再下一步转换,是转换为购买,购买还得看他买多少,我们希望他尽量多买。那么,店内的销售工具,就又需要下功夫了。还是以快餐店为例,快餐店的顾客,是不是就看着柜台后面的灯箱菜单点单呢?你要去现场观察,特别是在人多排队的时候,实际上顾客非常需要一张能拿在手上的菜单。在华莱士门店我们观察到,79%的顾客是看手持菜单点单的,只有21%的人看后面的灯箱菜单。他阅读菜单的时间越从容,他就点得越多。而且在手持菜单上,我们更容易引导他的购买决策。通过对店内海报、灯箱菜单、手持菜单、餐台促销物料、收银台促销物料的规划设计,将整个门店,实际上是设计成了一个立体的菜单系统,向消费者发出购买理由、购买指令和购买指南,让他们“坐着滑滑梯,滑到收银机”,提高销售转化率。

华与华讲“两个思维,三个购买”,货架思维、菜单思维,购买理由、购买指令、购买指南。其中对菜单思维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也把餐饮业的菜单思维运用到其他所有行业。比如,我们给新东方做的学校报名前台改善。

我们定点观察了一间学校的报名前台,记录了一天之中所有到达现场的家长的行为旅程,记录和统计了所有家长询问的所有问题,重新设计了报名表,把平均缴费报名时间缩短了24%。

为什么说持续改善是下苦功呢?就为新东方这个改善活动,我们投入是非常大的,有七个人在现场蹲点。现场非常吵闹,要记录所有家长问的问题,并不能靠录音,而是要马上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对每一个问询的家长,都有人跟踪记录。那一整天下来,是非常的辛苦。晚上回到酒店做改善方案,完成设计,第二天制作物料,之后再投入现场,测试改善后的销售转化效果。

再说一件菜单的事,就是爱好文具的经销商订货会订货单,这张订货单的设计,获得了华与华2021年的设计单项奖,比较前后两张订货单,可以看到巨大的差异。

持续改善是点点滴滴,它的效益也是惊人的。我希望以后单独写一本书讲持续改善,就不在本书里再展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25】持续改善,就是下苦功。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