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人生的书( 二)遇上是缘份,学习是福气

陈志斌/原创


人世间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

遇上是缘份,学习它,是你我的福气 。

如果要说有哪一部书 ,能够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引无数帝王、将相 ,修炼者和文化学者,研究它;为它注解;为它折腰,痴迷,唯有它了。

这部伟大之书,早已深深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比如舍己从人,四两拔千斤的太极拳 ;讲究意境的中国画 ;比如优雅空灵, 清静淡雅,独特韵律的中国传统民乐。

……

在2500年前,西方哲学还尚末建立自己的完整体系时,在遥远的东方,他却以对宇宙、社会、人生与自然,进行了一次超前的,宏大而深入的论述。

它包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和人生中,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

它是第一部中国原创著作,而非众人智慧集结;而非弟子记录、增补之作。

鲁迅先生曾说:

不读它,不知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根柢在这里 。

胡适认为,他是中国哲学的鼻祖,天下第一哲学家 。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并且同样影响了西方的文化界。它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早在唐代,高僧玄奘就曾将它译成梵文

欧洲在18世纪初,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到二十世纪50年代,欧洲共有它的翻译文六十多种 。截止目前 ,它已经翻译成三十多种外语,近500个外文版本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文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它。

这本书的思想,突破了民族、文化、宗教的极限,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古代十大作家之首”。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狄德罗,对他十分的推崇 ,说它:

具有思辨的意义 。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评价他 :

它有一种魅力,给在世俗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

尼釆说 :

它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1988年,在遥远的西方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曾经引用它,作为治国方略: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想 熟读过它的人和研究过他的人,一定会很熟悉和亲切 。不错,它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一】

人生有很多东西,看似是偶然 ,但终究会是一种必然 ,因其有内在的联系。

当年青春年少的我 ,为了习武而上山梅岭——浑圆山庄,修习中华武学浑圆功。朝夕习武,砥砺前行 。

恩师王安平先生 ,文武兼修,以武入道,修为莫测,集武术、气功,特异功能,养生之大成。

当时的恩师,已是半退隐半世居的状态。修习《道德经》《庄子》《鬼谷子》等均有所得。那时恩师仍是惜时如金,练功不辍,每日记录练功所得、所思、所悟。照例每周都要给弟子和学生讲一堂课 ——武道文谈 。

讲课除了授课浑圆武学之外 ,也跟我们弟子及学生,讲解《道德经》、《鬼谷子》等道家文化和典故。让我知晓道家(教)人物的厉害与神奇。

老子一生充满传奇,一生下来就能讲话 。关于老子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 。最现实的 是,当年侵华日军炮轰老君台 时,十三个炮弹打在城墙各处,均未爆炸,殊为玄妙神奇。

《道德经》 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问 ,每个行业都能找到依归。然而《道德经》也是真正的修炼之书。武学中站桩、养生、修炼 亦在其中。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和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道德经》11章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12章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做凶 。——《道德经》第16章

……

恩师常说 :“武(学)乃道之末技”。意思是说,武学在大道的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种技艺。是“道”与“术”的关系。修道最终可“无为而无不为”。

是不是有些玄妙,其实并非如此。修道在普通人面前看似玄妙,而在修道者看来,每一步都是实修效验,并不玄妙。只不过是隔行如隔山罢了 。

那时让我对老子和《道德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知道了《道德经》最早是叫《德道经》,(马王堆出土最早的版本叫《德道经》)。

《德道经》后来被一些统治者和儒生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篡改、 甚至曲解了老子本意。甚是可恶!

国学大师熊春锦先生对《德道经》很有研究,他的著作值得好好一看。

记得当年有一位姓周的师兄,贵州人 。对《道德经》很有研究,可以倒背如流,。经常与恩师相互交流、探讨 。周师兄收藏了当时几百个版本 的《道德经》 。一字排开展示在几个桌面上,蔚为大观 。

有人曾出近百万要购买《道德经》全部 版本珍藏,被周师兄拒绝。这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周师兄当年年近四十,仍是孜然一身 。初心不改,其一心向道学,令人钦佩不已。

一直感恩遇到恩师和中华浑圆功,感恩遇到老子《道德经》和道家等传统文化。让自己逐渐对世界、人生、社会、自然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切确地说,老子思想影响了我的三观。对道家那种仙风道骨的体态 ,不慕名利,潇洒出尘 的道家精神,心驰神往 。敬仰之情 ,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

有了人生的大格局后,有老子思想的指引,便能自如应对顺、逆的生活。

遇到,并学习老子《道德经》,这是人生的大幸和福气。

                    【二】

我们不禁要问 ,老子为何有如此大的智慧,能洞察宇宙、天、地、人、以及自然的奥妙呢 ?我们先了解了解老子其人吧。

老子是现在的河南鹿邑县人。 姓李,名耳,字聃,周朝守藏史之官(现在的中央图书馆长兼皇帝言行录者)。

老子博古通今,学问渊博 ,静以修道,不求功名闻达。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道。称其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

老子居 周多年,见周朝大势已去,功成身退,便辞官西去。

经函谷关 ,关令尹喜亦是修炼者,见紫气东来 ,必有高人 。便洒扫庭院、关口,设宴恭迎老子 。

尹喜知老子 学问高深莫测,便赐求老子著书。老子感其诚心好学,便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言,名《道德经》。老子出关后,便不知其踪迹。

司马迁《史记》记载: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关,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老子隐君子也……,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老子所贵道,虚无,应应变化以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中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其极惨礉少恩。皆源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对老子非常推崇,庄子、申子、韩非子,其学以老子道德之为意,而老子境界更深远、宏大、辽阔 。

请不要忘记 ,老子除了博览群书,在故纸堆里面寻学问外,  最重要的是排除世俗名利的杂念,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静心修炼,去伪存真,后天返先天。在静中炼,在静中悟。

静中生慧,得着了大智慧,方能洞悉宇宙、天、地、人与自然的奥妙。

                    【三】

为何老子的《道德经》,其思想 能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种族、宗教,能影响周边日本、韩国等国家和西方文化界?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全球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道德经》中有大量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一切事物中,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事物之间,并不孤立,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是一切事物的恒常关系。《道德经》 对中国和世界哲学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老子《道德经》中说:

道不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所说之“道 ”太丰富,太大了。我所言之“道 ”,并非大家看到,听到,知道的“道”。

能够命名的东西,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想要命名的东西,用语言表达不出来,无法命名。它的形象太过丰富,无边无际。

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恍恍惚惚的无物之状 ;

但又确实是一个实在之物。第21章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

在恍恍惚惚之中,有一个混成之物,这个无形的实在没有名,处于质朴状态 。

我只能用一个“道”字,来强行替代它。

它的外在,用老子《道德经》的话说是:

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象无形形;大音稀声。

“道”是老子的一个哲学概念 。“道”是天地万物生化之本源,之本体。

“道”不是一种具体的事物 。“道”并不固化,它是活泼的,变化的,发展运动的。即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抱阴负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所说之道是“道生万物”之道,阐述的即是本源,又是本体。这是老子的宇宙万物演化生成论。

比如人死之后,灵魂飞升。肉体腐烂,会产生很多生物咀食腐烂的尸体。灵魂又投胎转成人,繁延生息,生老病死,出入轮回。

万事万物也包括人与蛆,这些东西本来是没有的,它是宇宙、天地自然生成的。

这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以前人们觉得达尔文进化论很了不起,说那是科学,看了老子《道德经》之后,你就会怀疑,否定达尔文进化论。人并非由猿人进化而来。

老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借水喻道,借水喻做人处事,经商,做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应该像水一样,谦虚, 善于自处,而甘居人下,不争不抢。

心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宽容而深沉。

行为要像水一样,无私仁爱 ,不向人索取。

说话要像水一样 ,准平有序 ,言而有信。

为政要像水一样公正平衡,做事要像水一样随方就圆,灵活变通 。

行动要像水一样,善于把握时机,适时而动。

然后加上水的基本原则和奉献精神,不与人争;不与物争;不与事争;一切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而为。不用去心机,不去勾心斗角。那便远离祸端,安平处顺。

你看那些皇宫里争斗的人 ,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于人于己何益?

水性至柔,而攻坚强却无坚不摧,积柔为刚。水滴石穿,洪水冲堤即是柔弱胜刚强之理。

为人亦是如此,不要太过刚强,强者易折。例如台风中的杨柳和大树 ,杨柳随风飘动,顺势而为;大树不能随风摆动而易折断。故老子《道德经》七十六章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实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人要保持勤勉节俭,慈悲为怀,宅心仁厚 之善德,不要争强好胜。就没有横逆之祸。

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是处世之道,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

《道德经》中有太多太多的为人处事、处世 之道,字字珠玑 ,俯拾皆是。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即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 (43章))。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6章)

真正圣贤之人,并不积攒钱财求发达。他把自己的学问,奉献给了别人,可自己精神却更加富有;

他把自己的钱财、物赠送给了别人,而自己反而拥有得更多,精神回报更多。

苍天的法则是奉献和便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奉献而不与人争夺。 就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人民,躹躬尽瘁,人民永远怀念他。

这就是“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这就是“舍得”,舍得,舍得,舍得才有得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你有大德,才会众望所归 。

天、地之道多奉献 ,阳光普照万物;雨露滋润万物;土地生成万物,人得丰收,而天地从不索取。

为人之道 ,只管努力去做,去奉献 ,顺应自然而为,不要为利益你多我少,而起纷争。你的朋友就很多。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合乎天道的。

只有柔弱处下,不争,别人才会放下戒备心,不与你争。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 ,才能无往而不胜。

《道德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三点:

一、讲究惜身。

二、柔弱胜刚强。

三、不争之争(以退为进)

《道德经》(12)章说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道德经》 第44章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

《道德经》 第50章说: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

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是不符合天道的,而不符合天道的人,就迅速消耗,死的早 。

你看那些吃、喝、嫖、赌、各种欲望过剩的人,争强好斗的人,可以预见其下场。

懂得自律和生活的人,只要求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恬淡为上。追求当然可以,但只追求能力范围的东西。欲望者追求 过度,祸便来了。

祸莫大于不知足 , 咎莫过于欲得

知足则宠辱不惊 ,心平安泰。

圣人为腹不为目。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要懂养生功夫,因为养生对人极为重要 ,适四时而居,不妄劳作。

老子《道德经》中谈天道,地道不仅仅是为宇宙天地的形成和自然规律做一个阐述,是为了探讨人生和社会,自然、政治之道。

老子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谐相处,这完全适合现代人完满的生活方式。

老子《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所推崇。

如今的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人类的享乐之心 ;自私占有之心;贪婪之心 ,仍是蠢蠢欲动 。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工业化的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假如不加节制地恶性循环 下去,人类即将被大自然吞噬 。人定胜天,那只是一个笑话 。

西方国家早已认识到这点 ,但是在西方传统文化体系中,找不到这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论支撑 。然而却在东方老子《道德经》中,终于找到了 解决方案 。

《道德经 》现已成为全人类共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四】

《道德经》一书,虽只有五千余言,但言简而意深。所有任何对它的概括和说明,都只能是挂一漏万,苍海一粟 。

要真正了解老子的《道德经》,必须自己应用智慧,静下心来体悟。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时代静心更是难能可贵。

老子思想文化,它已决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 。老子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更是未来中国人精神寄托和安顿生命的地方。

老子《道德经》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浮浮沉沉。它曾被篡改 、打压,曲解,但可预见的是,老子《道德经》终将会迎来属于它的 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我人生的书( 二)遇上是缘份,学习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