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布洛赫(Ernst Bloch)

布洛赫是德国哲学家,1918年出版《乌托邦精神》,奠定一生哲学主题。尽管是哲学家,但布洛赫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并且在1937-1938年的“表现主义之争”中为表现主义和先锋派艺术呐喊。

首先,来看其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乌托邦哲学。

1. 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诞生于一战期间,布洛赫认为从美学和人类学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已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马义与其乌托邦理想完全一致。

2. 布洛赫强调人是乌托邦的主体,是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焦点,人在本质上生活在未来。所以哲学的任务不是描述现状而唤醒未来,催生一个处在潜在状态、靠人的创造精神才能出现的新世界。

3. 布洛赫认为在人的所有激情中,“希望”是最富于人性,它使人面向未来,面向自由王国。

4. 布洛赫将“希望”看成“人生本质的结构”,人不是现有属性的总和,而是正在走向某种超越他自身的人。人的本质不是既有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尚未完成的。这种开放性就是“希望”,人是他前面的那个他。

5. 布洛赫用“希望”原理发展、完成了乌托邦哲学,而他正是将马义误释为乌托邦精神而赞同马义的。

其次,来看其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

布洛赫的艺术理论是其乌托邦哲学在美学上的延伸和应用。

1. 布洛赫引用马义观点,认为艺术属于非生产性活动,不完全受制于劳动分工和商品生产规则,因而可能成为精神的避难所,保存一块审美的净土,但这种保存只能以“希望”或者“幻想”的形式存在。所以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世界和人的内心的未来发展可能性的超前显现或预先推测,一种能揭示本质的幻想。

2. 布洛赫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即“艺术是白日梦的升华“,认为艺术幻想的实质就是对白日梦的改造。白日梦具有改善世界的企图,艺术作为未来形态应当热情拥抱并改造白日梦,使之符合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布洛赫将白日梦与艺术幻想论统一起来,企图通过艺术改造,超越现实,走向完满未来的乌托邦精神。

3. 布洛赫还认为幻想是音乐的主要特征,除了拯救和抚慰,音乐有指向未来、造就新人的作用,人在音乐中能确立一个“新的、预想的自我”。

最后,来看布洛赫对表现主义的支持。

1930年代,国际左翼知识界对表现主义艺术展开了论争,以卢卡契为代表的一派持批判态度,而以布洛赫为代表的一派持支持态度。从整体上看,布洛赫一派更有现代意识和辩证精神,也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当然,这与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1. 是否代表法西斯主义——布洛赫认为希特勒反对表现主义,且大批表现主义艺术家及其作品反对法西斯主义,所以表现主义艺术不代表法西斯主义。

2. 是否有人民性——布洛赫认为表现主义通过借鉴民间艺术补偿自己的不足,体现了向人民性的回归。反而是卢卡契倡导的“新古典主义”太过高雅,脱离人民。

3. 怎样看待表现主义的先锋性和破坏性——卢卡契推崇古典现实主义,贬低先锋艺术,批判它的破坏性。但布洛赫认为现实主义的目的在于揭示现实中的一切关系,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中就包含表现主义。

    (1)先锋派为我们展现一个陌生的未来世界,透过它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2)表现主义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图像,是破坏旧关系、发现新事物的艺术。

    (3)因此,应当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表现主义的先锋性和破坏性。

4. 怎样看待表现主义的实验与创新——卢卡契认为这些实验和创新脱离了古典艺术趣味而走向“颓废”。但布洛赫认为表现主义用于探索和创新,破坏的是“清规戒律和经院主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59-布洛赫(Ernst Bl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