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幻灭》这本书的一点思考

《幻灭》是巴尔扎克最长的一篇小说,这本书啊,是关于两个天才的故事,它的大量篇幅是围绕吕西安展开的。这个曾经在少年时在文学方面已经展现极大天赋的内地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最终与自己的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成为了曾经唾弃的模样。

我曾经也在思考,什么是活着,什么是价值,什么又是骄傲,从这本书上我通过吕西安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当然我并不是像吕西安那样是天才,也不如他那样拥有那样一副美好的皮囊)。我看到了曾经一边享受着他人的付出,一边又沉迷与碌碌无为(甘于懒惰)的自己;我看到了曾经苦苦挣扎于内心世界,却又对于自己的颓废无可奈何的自己(永远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打败那个懦弱的自己);我看到了那个因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有点得意忘形的自己(有时的自己有点妄想一步登天)......通过这本书我渐渐地抚平浮躁的内心,以一个沉静的灵魂处事。

接下来我只关于内地诗人前往巴黎前的故事发表一些曾经写下的摘抄。因为曾经对于社会有些格外的迷茫,所以之前记录下的文字带有一定的主观意愿,这些摘抄的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价值,爱情,女性以及人性等的。

摘抄如下:

一、他不用开口,人家就已经在迁就他了。(被这种优势断送的青年,比因之得益的青年多得多。)年少风流自然有人趋奉,上流社会自自私出发,也愿意照顾他们喜欢的人,好比看到乞丐,因为能引起他们同情,给他们一些刺激,而乐于施舍;可是许多大孩子受惯了奉承照顾,高兴非凡,只知道享受而不去利用。他们误解应酬交际的意义和动机,以为永远能看到虚假的笑容;想不到日后头发秃了,光彩褪尽,一无所有,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产业的时候,被上流社会当作年老色衰的交际花和破烂的衣服一般,挡在客厅外面,扔在墙角底下。

二、在社会的许多怪现象中,你们可注意到没有标准的批评和荒唐苛刻的标准吗?有些人可以无所不为,再胡闹也不要紧,他们样样合乎体统,老是有人争先恐后为他们的行为辩护。社会对另一些人却严格的不能相信:他们做事都要合乎规矩,永远不能有错误,犯过失,闹一点儿笑话都不行;人家把他们当作雕像欣赏,冬天冻坏一个手指或者断了鼻梁,立刻从座子上拿下;他们不能有人性,永远要像神道一样十全十美。

三、事实上吕西安和路易士停留在柏拉图式的阶段,两人还因此大为懊恼呢。有些恋爱开场开得不好,或者说很好,反正你爱怎么说都可以。双方用感情来勾心斗角,没有行动,只管空谈,不去围城而在野外作战。欲望一再扑空,弄得两人都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有时间考虑了,能够互相批评了。往往有些热情开始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出发,似乎火气很大,要把一切关口都攻下来;临了却退回原处,没有胜利,倒反解除了武装,因为白闹一场而老大不好意思。有时候,这种失败是由于年轻人的胆小,由于初入情场的女子喜欢拖延;凡是风月场中的老手,耍惯手段的荡妇,倒不会这样互相愚弄。

四、某些大张晓谕的事,是经过长时期内心的斗争才发生的,社会不加细察,只知道非难,抨击,其实促成丑事的原始因素不是别人,就是社会。批评的人多半只鞭挞无辜受谤的妇女,指责莫须有的罪过,从来不去想逼她们公然下水的原因。

......(由于这本书之前所记摘抄并不是很多,等下次二刷的时候,再更一些这本书的摘抄哦,顺便再写下一些新的收获。)

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点点积累自己的收获,与君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幻灭》这本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