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第一章第二节 有一种阅读的方式叫啃读

以前听说过“啃读”一词,凭自己浅显的理解就是难懂的书,需要慢慢读,慢慢悟,就像啃骨头一样。进入新网师后,进一步认识“啃读”,这是我初次学习啃读,“啃”的还不够透彻,我明白了阅读方面,很多之前都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而已,怪不得总记不住,因为没有经历啃读的过程,所以没有一本真正锲入生命,专业素养提升的也慢。

1什么是啃读?啃读有几个层次?啃读的过程完成了几重对话?

啃读:一点一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的啃。对于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先不说啃读,对于阅读,我是有很多缺陷的,近几年观念的更新,让我有了买书看书的意识,但行动力上还是差很多,读书没有规划,坚持的不好,同时,有一直处于浅层阅读的状态,总有一种读完脑子一片空白的感觉,对于未来教师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一遍,写不出深刻的读书感悟,啃的也不深就先和这些问题进行一次对话,对自己也是一次反思。

啃读的层次:

(1)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重点概念或关键句子、段落;

(2)在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或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批注;

(3)每读完一章,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及内在的思路和逻辑结构,画思维导图,将内容结构化;

(4)针对核心概念或关键内容,可以向他人咨询,讨论交流,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展开主题性、研究性阅读;

(5)阅读文章后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这样来看的话,五个层次,目前我只做到了第二层,而且批注也不够多,需要继续向其他优秀同伴学习。

啃读的过程完成了三重对话:

第一重:勾画、批注、画思维导图(也就是前三个层次)相当于人与知识的对话,即个体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重:通过与他人交流、研究性阅读(也就是第四个层次),实现人与他人的对话;

第三重:通过批注写作(第五层次),完成人与自我的对话,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促进个体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促进个体生命智慧的生长。

2啃读与精读的差别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倡啃读的方法?

精度重在咬文嚼字,逐字逐句都要理解透彻,啃读在此基础上也包含泛读,快读,不管快慢,只要能领会意思,前后贯通就是啃读。其实我对于之间的差别理解的还不透彻。

为什么提倡啃读的方法?

因为我们日常的阅读,包括电子阅读往往是泛泛浏览,碎片化、谨供消遣、了解知道而已,真正内化的不多,对提升理解力,增进智慧,没有真正的价值。

而啃读的方法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力和学习力。

书中说: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灌输式讲座是效果很差的学习方法,因为这是单向灌输,缺乏真正的交流与深度的探讨,一是只提供信息,未能真正改变听课者的思维,很难转化为听课者能力,二是培养了学员的依赖性,三是培养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听了就懂,看了就会,其实并不是这样。

3我们平时听的讲座大多数都是灌输式的,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有什么弊端?

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线上线下听了很多讲座,也做了很多笔记,教学理念上可能多少有点改变,但对于讲座的内容,缺少回头看的意识,没有再次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梳理内化,这也是“听的时候很激动,回来后一动不动”的真实写照。应该做的是,再次回顾讲座内容,做一个思维导图,把讲座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梳理,最好是有一种方式输出,讲给别人听。

4你是否进行过啃读,结合自身的啃读收获,说说啃读的益处是什么?

读未来教师这本书,是我正在进行的啃读书目,第一遍,快速的读,书中说的很多现象,生活中都有,提出的解决策略也写到了我的心坎上,所以仅仅是产生共鸣而已,现在进行第二遍,结合着导读问题,有一些自己浅显的思考,希望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说的,“书虽读的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的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教师》第一章第二节 有一种阅读的方式叫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