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亲子阅读,你取悦孩子的大象了吗?》,这针对的更多是家有小于8岁,也就是未能自主阅读孩子的家庭。
孩子的大象是什么?
对于大象是什么?学习过《洋葱阅读法》的小伙伴们肯定不陌生,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形成一个习惯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大脑能跟上我们理性的脚步,就像大象能听骑象人的指挥。在亲子共读里,更多的是父母们期待孩子跟上父母的理性。那问题来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大脑,它们的大象是怎么样的?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疑问,孩子的大象不是应该跟我们的一样吗?
孩子的大象v.s成人的大象
孩子的大象和成年人的大象当然会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相同之处,例如:《洋葱阅读法》里有说到的,第一:简洁化。回忆一下,在学习洋葱阅读法之前,当我们拿到满是文字的书,甚至连一副插图都没有的书的时候,我们的头痛,文字是熟悉的朋友,我们都会拒绝和这本书沟通。何况是孩子呢?尤其提醒小孩幼小衔接在即或者上了小学一年级的朋友,为了让孩子多认识字,而选择把都是字的书扔给孩子读的,要想想,认识字是为了什么?推动孩子识字的动力是什么?不要让孩子多认识了一个字,而失去了阅读和学习的乐趣。第二:图像化。我们的大脑是喜欢看图的。第三:结构化。讲到这里就开始出现差异了。孩子的故事都是天马行空的,但并非不着边际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很累了,我给我儿子讲故事,当时我儿子两岁半。因为打瞌睡,把我白天干了什么活、见过了什么人融入到孩子的故事里了。他马上就说,不是这样的,妈妈你错了。可见,孩子的结构化,没有成人的强,并非一定条条框框列好一二三四,但也并非无下限的。第四:奖励。说到这里,需要看清楚一点,孩子正是建立阅读兴趣的时期,跟成人要重新建立阅读兴趣是两回事。我们可以在阅读进行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例如一周、一个月给孩子奖励,但需要说清楚这是因为宝贝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很欣赏他所以给的奖励。而并非孩子不愿意阅读,我们说你看完书我奖励你,你去看书我就奖励你。前者是奖励,后者是诱惑。这是不同性质的,奖励是对某一行为的肯定,诱惑是不想为而为之的一个外部刺激。这会强化孩子一个念头,阅读是苦差事,所以事后要吃颗糖。
除此之外,孩子的大象还有什么特点?
阅读习惯的差异性:大人拿到书后,翻开书页目光习惯先看文字,通过文字来了解书本的内容,然后通过想象描绘书中的世界。即使是绘本,大人也是习惯性先从文字着手了解故事的内容,我们很少首先留意画面,甚至极少看图。而孩子呢,他们几乎只看图画。孩子先看图片不仅是由于他还没识字,也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发育正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认识得到的。这就说明了大人和孩子看绘本的根本差异。
目标的不一致性:我们希望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希望他通过阅读懂道理、学知识、提升能力。这是我们父母的目标,我们自己读书也是这样的目标。但孩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洋葱阅读法》中有一个兴趣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层是感官兴趣然后是学习兴趣,最后是职业兴趣。要建立孩子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我们首先是要有感官的兴趣。除了刚刚提到过的图像化、孩子读图的阅读习惯以外,孩子阅读享受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高度专注的陪伴。
《幸福的种子》的作者,“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我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呢?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都是好的,也是没有错的,只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提升能力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也要看到孩子的需要。想想看,老板交给了你一个任务,如果你本身对这任务不感兴趣、心情是不愉快的,你会乐意地接受吗?你会想要更好地完成任务吗?当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乐趣时,我想他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爱上阅读,当他爱上阅读的时候,他就会好奇、会提问、会观察、会表达、会分享、会尝试认识这些字,那么我们期待的这些习惯也好、能力也罢,都会水到渠成了。松居直有上述的观点,也是因为他在多年以后发现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念给他的一首首的歌谣,而不是在学校里老师深入讲解或反复背诵的文章,他很疑惑为什么这样?后来他发现那是因为母亲给他念歌谣时,他是快乐的。
孩子的注意力的有限性。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其年龄特征:新生儿注意力是5~10秒;3个月宝宝注意力1—2分钟;6个月是2-3分钟;1岁半是4-5分钟;2岁幼儿的注意力为6-7分钟;3岁为8-9分钟;4岁是9-10分钟;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指“孩子主动、持续地从事诸如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事情的时间”。而且,要知道这是统计数字,并非绝对数值,是因人而异的。
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要怎么和孩子一起共读呢?
我们需要尝试进入孩子的世界,用他们的方式去读,从观察与讨论图画开始。有的家长会很纳闷了?为什么是我们成人去迁就孩子呢?我们不是需要他长大成人吗?在日常的交流中,你更愿意和那些和你有着共同语言的人交流,还是更愿意和与你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交流?哪种情况你会更容易产生共鸣?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坚持用自己的阅读方式跟孩子讲绘本,那么就很容易进入鸡同鸭讲的情况。
关于使用孩子阅读的方式共读,另一个方面,是由于我们大人由于懂得文字常常会把焦点放在文字上,而忽略了绘本中图画上的美好,也忽略了图画中所蕴含的细节和有趣的地方。家中有《朱家故事》这本绘本的家长不知道你们发现了吗?
这本绘本的图画上有很多跟“猪”有关系的细节,例如爸爸和儿子还没变成猪时,图画中那个在沙发上葛优躺的爸爸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一头猪的影子,当爸爸和儿子变成猪后,他们的墙纸上的图案是猪、门把手是猪,很多地方都变成了猪的图案。这就是这本绘本很有趣的地方。当我们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地方时,故事就不仅仅是不帮忙做家务的人变成猪了,还能让孩子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通过图案推理故事发展等等。
另外,想补充一点,亲子共读是为了享受阅读的快乐与乐趣。我也想请爸爸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而读,享受阅读的快乐,不仅是孩子的,我们大人的快乐同样重要。仅仅为了孩子而读,这样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尤其在我们工作了一天身心疲累之后,会很容易掉入“我为你好”的漩涡中。孩子在6岁前逻辑思维还没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都是通过身体去感知世界的,当我们也享受亲子共读的快乐,当我们也像孩子一样好奇地阅读时,我们的声音就会变得轻松,也更有感情,抑扬顿挫,也更有温度。这比任何共读的技巧都来得重要。当孩子依偎在我们怀里共读绘本时,孩子感受到了爸爸妈妈阅读的快乐和温馨,他会深深爱上这一刻的美好,这份由共读累积而来的幸福感也将延续为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亲子共读,父母和孩子的大象都需要得到好好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