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推文赏 | 道家追求“1”,佛学参悟“0”

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庄子》杂谈:圣人之才与圣人之道

【推文作者】:北池鱼

【评论者】:梦也馆长


作者从南伯子綦向汝偊求道的故事说起,中间插入惠能与神秀领悟佛法路径的差异,最后强调慧根与修行的缺一不可。作者学识渊博,深入简出,寓深邃的哲理于易懂的故事,功底深厚。

曾读过一本网络小说《佛本是道》,虽然难言深刻,但也至少点出了两者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

不谈宗教,佛学与道家在哲学思想上有些共性,但差异也不小。如果说道家追求道法自然,大道归一,一生万物,强调万事万物的统一性;那么佛学便洞见了有生皆苦,五蕴皆空,强调万事万物的虚空性。不严谨地说,道家追求“1”,佛学参悟“0”。

虽然佛学与道家在本体论上存在差异,但修佛与悟道的过程,却遵循着某种认识论的共同规律。

慧根的生理学基础,可能是基因枷锁下每个人天生的才能差异,有些人虽不擅参禅,却长于动手,结果均为提高了远古祖先的生存概率。受限于生活条件和人生际遇,在单一的时间走向里,人们未必都能才尽其用,倘若惠能未能遇见诵读《金刚经》的客人,恐怕也就走上了另一条专注于砍柴的世界线。但在无数的世界线中,总有惠能终成祖师的可能性存在。

慧根的社会学基础,可能是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和不懈努力地学习吸取。神秀虽无天生慧根,但在五祖身边,不断地学习、思考、精进下,也终究化量变为质变,成为渐宗祖师。

本能基因与文化模因,共同构成了慧根的基础,再辅以后天的艰苦修行,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们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

纵使有生之年无法得证大道,也至少在这求索之路上走得够远,收获了内心的秩序与安宁。

你可能感兴趣的:(馆长推文赏 | 道家追求“1”,佛学参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