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胜刚强 |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学习感悟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杨鹏校订本)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文:张慧姝

01你一开口,你不是在评论别人,你正是在介绍你是哪种人

法国有一句谚语:“除非你不开口。你一开口,你就在自我介绍,你不是在评论别人,你正是在介绍你是哪种人。”把道德经解读成权术、兵书、法术,且用本章的前四句来例证老子为阴谋家的,正好可以套用这句谚语:你一开口,你并没有在介绍老子,而是在介绍你自己。

主张严酷刑法的韩非子就把老子的这段文字解读成具有阴谋的思想,开了曲解老子的先河,也是法家人物功于心计、酷爱权谋的一种内心映射。陈鼓应说:“道德经像一口井,只要你放下水桶,总能打一桶上来,而且水是打不完的。”

爱权术的,就从本章中打上来“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等等谋略,而这样的解读,实在是误读、矮化了老子。

02 物极必反、势强必弱、张极必歙、予甚必夺

花开到最美的时候,就要开始凋谢了;光芒最为灿烂的晚霞之后,太阳就要落下了;罗马帝国最鼎盛强大的时候,就要开始衰亡了。

天时人事、物理自然,莫不如此。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花朵的盛开,是花朵就要萎谢的征兆;月亮的圆满,是月亮就要开始亏缺的征兆。隐藏在“扩张、强盛、授予、给予”中的“收敛、弱化、去除、夺取”的征兆,是幽微而又显明的。

陈鼓应的《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引用了范应元的一段话:“张之、强之、兴之、与之之时,已有歙之、弱之、废之、取之之几,伏在其中矣。几虽幽微,而事已显明也。故曰:‘是谓微明’。或者以此数句为权谋之术,非也。”(注:陈鼓应版本中本章前四句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历史学家维特克说用四句话就可以浓缩整个人类历史,其中第一句是:“上帝若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疯狂。”疯狂之中,埋伏着灭亡的因子,虽微实明,历史不断重演着,失去理性控制的独裁者、没有制衡力量可以控制的疯狂国家机器,无视老子揭示的这种张极必歙、予甚必夺、物极必反的天道规律,前方等待着的必然是垮台的命运。

03  柔弱胜刚强

歙与张、弱与强、盈与亏、盛与衰,充满了辩证与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人事祸福相依,乐极生悲,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为和。难道就在这样的制约与均衡的作用之下,在两极之间不断摆动吗?不,老子告诉了我们答案,常胜之道,是柔弱也。物壮则老矣,柔弱胜刚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扩张得太久,其中已经埋藏着将要收敛的征兆,老子在陈述这一事态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在告诫人们,“勿以张为可久、勿以强为可恃、勿以举为可喜、勿以兴为可贪。”(高亭)柔弱胜刚强。柔弱,就如同水对于鱼的重要性一样,“鱼不可脱于渊”;而刚强,就如同“利器”一般,不可示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柔弱胜刚强 |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