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

哲学上有三大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首要的是自我认知和探索的问题。今天咱聊聊自我发展。

当有人问:“你是谁?”通常我们得到的回答往往聚焦于自己的姓名、工作职能、家庭角色、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格特质,亦或者过往的经历、所具备的能力及秉承的个人价值观等。那如果说,我们要在一个群体中找出规律呢?一起来看下下图,给自己三分钟时间思考,你会联想到什么?

原创PPT

不管我们心中的答案如何,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发展,第一张图中的杯子是在不断注水的过程,水面会越来越高,直至到杯口,这类似于我们常说的,随着个人的成长,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不断增长,即自我横向的发展。同时人的三观在不断发展,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的格局及境界在不断更新换代,第一杯水它的容量是恒定的,而第二杯则是在第一杯的基础上,跟随箭头方向不断扩大,个人思维能力提升,对人、事、物所有的周遭及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即自我纵向的发展。

在学校我们会学习很多知识,在家庭或与人交往中我们会习得很多基础技能,进入社会后,随着从事不同岗位的需求,公司会匹配很多训练,可能是在岗的、课堂的或辅导带教等等。人的横向发展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这次我们聚焦于自我的纵向发展,一个超级让人着迷的话题,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后方高能准备好接招咯。

用心生活要求我们由内而外,留心自己的体验,以期有所领悟从而调整我们的行动甚至思维方式。

原创PPT

上述的模型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往前追溯,则是精分大神老弗爷。简述下每个阶段:

阶段一,0-1左右,个体刚出生的一年中,十分弱小、孤立无援,几乎完全依赖于成人的照顾。如果养育者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会觉得自己有所依赖,形成基本的信任。反之,则是不信任。信任感包括两方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信任。

为什么在成人交往中,我们会观察到某些人是冷漠回避型、有些是焦虑矛盾型、有些是恐惧回避型?大都跟依恋有关,幼儿阶段出了问题。所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宝宝的0-3岁妈妈很重要呢。

阶段二,约1-3岁。此阶段儿童发展形成很多社会功能、语言功能、对事物有了一定控制力,能够决定自己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会按照社会要求对儿童行为进行管教,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其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因此,度的把握尤其重要。七坐八爬,一岁走路,然后跳跃,3岁讲完故事让宝宝复述啥的都需要。

阶段三,约4-6岁,儿童的智力、语言、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充满好奇,充满探索精神,如果父母鼓励得当,儿童会形成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嗯哼,老爸带着出去遛弯啥的很必要哦。

阶段四,约6-11岁,儿童进入学校,开始系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体验以稳定的注重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形成一种勤奋感,从而能在学习、工作中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否则,易形成自卑感,对自己失去信心。

阶段五,约12-20岁,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青少年对自身、对人生思索,进而不断对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行探索确认,从而逐渐获得一种自我同一性。易心理逆反,小心思多着呢。

阶段六-八,成年早期、成年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就不一一展开,从文字描述就可以看出每个阶段的主题,而且后续会有更高能的等着一起交流。

此模型强调了在成人生活中个体是进化而不仅仅是成长。螺旋表达了这样的成熟变化概念,即以往的过程并没有随着成长被丢掉,而是像毛毛虫变成蝴蝶一样。同时这一模型表明,就像爬楼梯一样,没有成功登上这一层楼梯平台就不可能登上下一层楼梯平台。像爬楼梯一样,,没有哪一层楼梯平台比另一层楼梯平台更好。

阶梯其实是一个二维图,有左边和右边,两边反映了一生中性格可塑性的节律性变化,根据临床印象,左边的阶段——俄狄浦斯期(阶段3)、青春期(阶段5)、中年期(阶段7)和老年期(阶段8)是人格改变及不稳定时期。是内感受提高、情感不稳定及新本能冲突时刻“同化阶段”,螺旋右边代表着生命中自主(阶段2)、潜伏期(阶段4)、职业认同(阶段6A)及莎士比亚所说的谁守护者意义“有着严肃的眼神和整齐的胡须”(阶段7A)这些阶段。根据临床印象,个体在这些阶段全神贯注于保持相同和自主,跟随并维持规则。他们更可能关心吸收、观察和传播过去的传统,而不是重新加工他们的文化。处于右侧,相对来说内感受没有那么多,没那么依赖于建立新关系。

随着理论研究的日益完善,IAOL国际组织与领导力协会对组织领导力哲学的定义是如何理解与影响世界,并基于自我发展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将其分为三种范式,前英雄主义、英雄主义与后英雄主义。其中个体发展阶段对应分为:

引自IAOL

0.冲动者。常常习惯性说“不”“让我来做”,考虑的永远是当下,情绪是生理上的,简单而言,就是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世界除了好人就是坏人。

1.投机者。这个阶段我能想到的两个词就是“控制”和“我赢”。在这个阶段人的概念中,认为单方面的权利是唯一奏效的力量。短视、爱操纵、有侥幸心理,认为运气最重要。

3.遵从者。经典的以和为贵,不喜欢冲突,做事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一般比较爱面子,对群体忠诚,往往会模仿组织中地位高的成员的行为模式。

4.运筹者。人群中大部分成人所在的阶段,占比约45%。关注事,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不再认同使自己与群体中其他人一致的事物,而更认同使自己脱颖而出的独特技能,可能是完美主义者,会吹毛求疵,只有大神才能降住他(她)。

5.成就者。在人群中也是比重较高的一个阶段,占比约35%。既关注人也关注事,讲究效率和结果。兼顾不同时间视野,会考虑未来长期目标。欢迎个人反馈并追求与同事关系的相互性。

6.重构者。占比5%,视野更宽广,觉得时间是一个流动的、可变的媒介。更青睐倾听并寻求模式而不是主张,可能特立独行,喜欢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一般创业者很多是这个阶段的。

7.转型者。占比4%,从字面意思就可想象出这个阶段人的样子,能将短期目标导向与长期发展过程导向结合,视角看的更长远,从组织全局角度出发。

8.整合者。占比1%,高处不胜寒的阶段。主动关注个体、群体、组织和国际政治层面的发展之间的相似性。利用个人“魅力”(个人精神力量),不是使同事倾倒并生成盲目崇拜,而是要求他们进行协作式行动探询。欣赏光明与黑暗。认为时间和事物具有象征性、类比性、隐喻性(而不仅是直线、数字、文字)。

回首篇首,如果我再来问:你是谁?你处于个人发展哪个阶段?能分享下你的感悟吗?

行动探询是用心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有多深?)